孔子:我以理想抚吾生,我以执着照万古

谈到理想,所有的血液化成汹涌澎湃的激流,流经干枯分裂的地表,突然间万物都将嗜血而生。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先贤圣哲耗尽一生的光景唱响理想的赞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对着黄沙漫天的边塞许下的诺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饮酒对月目望长安唱出的斗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心怀天下呕心沥血一生的夙愿。

可当理想的赞歌再次响起时,远古的时代飘来了阵阵钟鸣,清透悦耳又带有凄苦。

思绪无由牵扯到动乱的春秋战国,哪儿有个怀揣理想的伟人在用生命歌唱。

透过时代的光斑隐隐看见: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走在满是竹简的破车旁,身后跟着三三两两的弟子,迎着烈日,淋着暴雨,在吱吱戛戛的车轮声中向远方驶去。

这位老人便是孔丘,他用一生的时光追逐理想的脚步,执着撒播仁义,不屈追逐梦想。

任逝者如斯,他亦在路上,怀揣理想。

001

鲁昭公十七年,这年孔子二十六岁,郯子来鲁国朝见,郯子是孔子的老师,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郯子请教,郯子倾其所有全部奉告。

正是这一年,孔子办起了私学,想给知识传给更多的人,想将仁义传家常。

孔子收弟子只要求一份干肉当作学费,霎时间大大小小的干肉挂的满院子都是。

孔子讲学坐在院子里那颗杏树下,弟子们围坐他身旁,他讲周公行仁义辅助君王,讲楚平王猛然醒悟行仁道使楚成为大国,讲纣王残暴狠毒失民心…

孔子弟子三千得意者七十二,孔子传仁义他的弟子行仁义,第子又收弟子,代代相传,仁义之军逐渐庞大,夫子的理想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然而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

孔子在那个大雨磅礴的午后赴上了异国他乡,在外十四载,归来时恐怕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吧。

如同理想三旬中所唱的:梦倒塌的地方,今已爬满青苔,如今漂泊是成长必经的路牌。

002

孔子离开鲁国来到齐国,会见老熟人晏婴,晏婴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可他不许齐王任用孔子。

圆月如轮,暗影似漆的夜晚,晏婴和夫子在床榻上论国事,一地的月光旖旎了两位老人岁月雕刻的面庞。

晏婴的存在让齐国君臣相得,如鱼逢水,可他的逝去,齐必定不能行仁义,齐的相国们只能以暴制暴,平衡权利,夫子在齐必死无疑。

夫子抚琴,琴音铮琮,琴音潺潺,琴音绕梁,琴音诉心声。

无赖之下夫子带着他的仁义到了卫国。

卫灵公不理朝政,南子掌权,蒯聩乱政,卫灵公许诺夫子六百石侍奉,但不肯采用仁义之说,孔子不得不带着他的理想继续奔波。

孔子困于陈蔡,被楚昭王所拒,被吴王嘲讽,在宋地亦被逐…

孔子的仁义学说处处碰壁,而他智慧言辞被认为谬论。

就像茨维格在灼人的秘密中所说“世人认为那些言辞只不过是些色彩缤纷的水泡,它们膨胀起来,一碎就化为乌有。

夫子悲苦,像是孤雁行空,悲唳声声,寻群之雁,叫声凄切而悲凉。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天由,纵使夫子经历多少磨难,也永不会停止追逐仁义,执着如他,梦想的翅膀从不会折断。

征途十四年,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孔子厄而作春秋。

003

天无际,路无涯,理想永不消逝。

赵雷在理想中所唱:理想永远都年轻,你让我倔强的反抗着命运,你让我变得苍白,却依然天真的相信,花儿会再次的盛开。

夫子回到鲁国,满头白发,衣衫褴褛,六十八岁的高龄,却老当益壮绝不服输。

孔子整理编制六经,给后代留下智慧的精髓,将其学说思想遗传百世万世万万世,终不覆灭。

后世得已知晓:“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

孔子无疑是成功的,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的光辉穿过几千年灰尘堆积的过往,在每个人心上开出一片花海。

即然会做梦,那就大胆去追梦吧,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放弃追梦的权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我以理想抚吾生,我以执着照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