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经典】《道德经》第四章·和光同尘

《道德经》第四章

今晚和孩子们分享《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再现】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      文】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创新讲解】

《道德经》第四章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需要回答哪几个问题呢?

1.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3.说明对象有什么属性、功能、用途?

4.作者采用什么顺序介绍?

联系说明文的学习思路,第四章提出的问题如下:

1.道是什么?

2.道有什么特点?

3.道有什么属性?

4.道对我们做人处事有什么启示?

图片发自App

【道】道是谁?

似万物之宗、象帝之先(万物祖宗、天地祖先)

【道·特征】道有什么特征?

1.冲——空虚无形

2.渊——无穷无尽

3.湛——深远辽阔

4.若隐若现——似或存

【道·属性】道有什么属性?

1.锉其锐

消磨自己的锐气。一个人有棱角可以显得与众不同,但棱角越多必然会伤着他人,刺痛他人,同时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磨难和挫折。你看河里的石头,在与众多石头的打磨中,逐渐变得没有棱角,之至圆滑。做人品行得方正,但处事要圆滑,这是生存之本。

2.解其纷

化解自己的纠纷。这纠纷可以是自己与他人的纠纷,也指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纠结。一个人只有解决了自己与他人的矛盾,解决了自己内心的矛盾,这人才会平和淡泊,格律和眼界才能够打开,才能成就大事业。

3.和其光

隐藏自己的光芒。也可以说是“韬光养晦”。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古诗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优秀点,有长处固然与众不同,固然处处优秀,但如果光太强了,势必刺痛了别人的眼睛,让人不舒服,人家不舒服了,一定会反作用回来,结果自己也不舒服,但竟不知道这不舒服产生的原因来自自己不会“和光”啊!所以,光太强了,就隐藏点吧,让人舒服,自己舒服。

4.同其尘

和普通的尘垢融为一起。一个人磨灭了自己的锐气,化解了自己的矛盾纠纷,隐藏了自己的光芒,如果特立独行,还是不能完好的保护自己,要想真正在道上,做个有道之人,必须和周围的人融为一体,毫无差别,这样才和谐安宁。

由此,想到了李白、苏轼,这两位中国文坛的巨星成也“独特”,挫也“不驯”,兀自活着,召开更多的羡慕嫉妒恨,无端增添了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如果,李苏皆在道上,言谈举止皆在状态,可能我们今天就读不到那旷世不羁的诗词,感受不到那恒久不变的魅力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味经典】《道德经》第四章·和光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