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后期格列高利圣咏的扩展
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加冕为皇帝。在加洛林王朝的统治期间,除了军事和外交上的成功,查理大帝还促进了整个王国的文化发展与繁荣,现在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在音乐方面,综合了罗马和法兰克礼拜仪式的“格列高利”圣咏,在权力的推动下,逐渐取代了各地的本土礼拜仪式和素歌。到了10世纪,圣咏曲目的相对稳定和记谱法的推广,也造成了圣咏创作数目的增长。在礼拜仪式方面,随着教历中各种圣人节日的增多,从平日到星期日或特殊节日的弥撒和日课,都要求有新的适应这些场合的圣咏。在原有圣咏的基础上增加或插入新的材料,或者创作新的作品,成为常用的圣咏扩展手段。
在已有的圣咏中增加或插入新的材料的重要体裁叫做附加段(trope,来自希腊语tropos,拉丁语写作tropus),意思是语言的用语或修辞的一种转折,以此使语言得到修饰。附加段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已有的圣咏上附加无歌词的花唱。第二类是在已有的圣咏的花唱上附加歌词,称为“普罗萨”(prosa)或“普罗苏拉”(prosula)。第三类是在已有的圣咏上附加歌词和音乐,通常附加在圣咏之前或者在其段落之间插入新的歌词和音乐。除了作为信仰的陈述而不适合增加附加段的信经外,其它弥撒段落和日课都常常包含附加段。
继叙咏(sequence)最早是作为弥撒中的段落《阿里路亚》的附加成分,很快就发展成一种文本和音乐都是完整和独立的音乐类型。这一中世纪最受欢迎的文学和音乐形式数目众多,整个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早期共创作了约4500首。产生于9世纪和10世纪的早期继叙咏,其旋律起源和结构多样性的形成还是广为争论的谜团。而11世纪出现的晚期继叙咏,其歌词的结构是最重要的风格变化。它越来越偏向于使用长度相等的对句、反复出现的节拍和严格的押韵。到了12世纪,继叙咏完成了向完整的诗体文本的过渡。最著名的继叙咏创作者当属“口吃者”诺特克·巴尔布鲁斯(Notker Balbulus,约840-912年)和圣维克多的亚当(Adam of St. Victor,约1080-1150年)。
从10到12世纪,还有一些新的拉丁文诗歌形式被谱曲创作出来,一般称为短诗(versus)。在中世纪,节日上常常有一些准礼拜仪式,教士们从一个教堂行进到另一个教堂,或者从主祭坛行进到主教堂侧面的小礼拜堂,有时候还环绕城镇游行。这类用于伴随游行演唱的歌曲,叫做孔杜克图斯(conductus)。这种体裁后来在13世纪下半叶被经文歌逐渐取代。
利摩日的圣马夏尔修道院和瑞士的圣加尔修道院是附加段和继叙咏的创作中心,而孔杜克图斯被巴黎圣母院乐派发扬光大。这些圣咏的扩展体裁在13世纪就已经从法国退出创作重心,而直到14世纪在今天的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和德国这些音乐创作外围地区的抄本中还能寻到新创作的踪迹,例如西班牙《拉斯韦尔加斯抄本》、德国《博伊伦之歌》,以及本文介绍的瑞士《恩格尔贝格抄本第314号》(Codex Engelberg 314,以下简称为《抄本》)。
《抄本》的构成和内容
瑞士上瓦尔登州的小镇恩格尔贝格是闻名的度假胜地,位于白雪皑皑的提特里斯山山谷中。12世纪建立的本笃会恩格尔贝格修道院在13世纪中期也没能逃过黑死病的影响,住在修道院里的几名修士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大约1372年,他们一起编写一部附加段和继叙咏选集。1400年左右,修道院长Walter Mirer继续这项工作。这部集子就是收藏在恩格尔贝格修道院的《抄本第314号》。
《抄本》由171张羊皮纸和前后各一张无编号的现代空白纸张组成,尺寸为220×145毫米。《抄本》最早时有182张羊皮纸,但是有一些书页已经丢失。此书用哥特小写字母写成,记谱法使用的是有四行或五行谱线的典型的14世纪哥特纽姆谱。
这部附加段和继叙咏集既有单声部作品,也有多声部作品。带有附加段的作品包括两首《垂怜经》、两首《圣哉经》、一首《羔羊经》和三首《让我们称颂主》,还有两首不带附加段的《让我们称颂主》、两首应答圣歌短诗、三首读经曲、三首读经附加段、四首孔杜克图斯和十一首经文歌。《抄本》还包括一部复活节教仪剧,根据记录,这部剧是在1372年复活节守夜时由教士Johannes Grebler、 Werner Stouffacher和Walter Mirer一起写作(或表演)的。
在《抄本》的前部和后部还有一些翻译成德语的圣歌、赞美诗和继叙咏,这使得《抄本》成为最重要的中世纪德语音乐原始资料之一。Walter Mirer对德语宗教歌曲特别感兴趣,他很早就熟悉了他的同代人——那位“萨尔茨堡的僧侣”(Monk of Salzburg)——翻译的拉丁语歌曲。中世纪的德语世界处于音乐创作的边缘地带,远离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中心的恩格尔贝格还保留着一些保守和过时的附加段、继叙咏和孔杜克图斯曲目,有些基于原有的原始资料,有些是原创的。一些简单类型的复调作品甚至不需要完全用记谱法写出来,同时也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旧元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抄本》中的作品体现出音乐和艺术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抄本》中的音乐
在文本上,主题都是和教历年中的重要节日相关的,包括奉献日和教团创始人圣本笃的节日,然而,大多数文本经常又回到圣母玛利亚的主题。在音乐上,主要特征之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端,歌词和文本信息通过这些方式涌现出来。这些方式包括在分节歌中的中世纪晚期阿里路亚旋律风格的花唱,二声部作品中的单声部和复调段落的组合,或者在极富技巧性的经文歌中同时演唱两种歌词。
一个表现歌词的鲜活实例是经文歌《啊!约翰,教教我们吧!》(O Johannes, doce nos)。在较低声部中,劝诫语句“啊!约翰,教教我们吧!”在音乐和歌词上通过构建整齐的段落重复了五次。在较高声部中,明显长得多的歌词“在女人的儿子们中”(Inter natos mulierum)表现得非常繁复,并通过使用礼拜仪式的结尾公式“永永远远,阿门”包含在礼拜仪式的语境中。不可否认,这部经文歌更自由,也没有系统地建构在诗节形式上。较高声部的歌词以较低声部的歌词作为出发点,同样地,较低声部的简单而易记的旋律根据歌词的结构,还为较高声部的更自由的诵读建立了音乐框架。在以这种方式建构的经文歌中,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同时跟随两种歌词。
在其它歌曲中,歌词是借助于古老的礼拜音乐原理呈现出来的,即在不同音乐部分中插入附加段。如在交替圣歌《只要我们活着》(Media vita)中,独唱的诗节和合唱段落交替进行。在奉献日读经《为了教会的荣耀》(Ad decus ecclesie)中,还发现了另一种扩展形式,一位独唱者演唱基本的歌词,同时第二位独唱者用短促的段落间歇地插入或者打断他。这种快速交换和对比强调了音乐作品的戏剧性。独唱和合唱的交替表演还有别的形式。在为圣本笃而作的《阿里路亚》继叙咏中,使用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两个结构相似的歌词段落对应相同的旋律,歌词和音乐都是以分节歌的形式塑造的。从独唱短诗的音乐风格中清楚地看到,这种押韵的分节歌的创作年代应该是中世纪晚期。
《抄本》中的一些作品的创作时间可能比《抄本》的完成时间早一百到两百年,大多数来自法语原始资料。《为了教会的荣耀》是一种在礼拜仪式中插入本地语释义的(farsed)读经作品,这类曲目经常出现于德语地区。还有一些经文歌使用短小的轮唱曲(rondellus)形式,也明显起源于南日耳曼-阿勒曼地区。这些轮唱曲具有典型的13世纪下半叶和14世纪世俗回旋歌的结构(AbaAabAB),而并非通常的轮唱曲结构(aAbB)。此外,这些作品乐句更长,都从歌词的首音节的旋律扩展开始。这些作品是只存在于《抄本》中的孤本,毫无疑问地打上了这一地区中世纪晚期音乐特征的烙印。
一首名为《独角兽被捕获了》(Unicornis captivatur)的二声部孔杜克图斯,特别能够体现这一风格特征。其第二声部的记谱法的某种古代书写特点反映了它起源于一种无记谱法的复调音乐惯例。它的音乐在主要声部中使用了平行五度,这是《抄本》所独有的。中世纪音乐理论家认为平行五度是丑陋的和不和谐的,但这里的音乐和歌词的搭配却是栩栩如生的。它的歌词使用了来自古老传统的描绘性语言,在基督教象征的语境中才能理解其想要表达的本质,并通过拯救人类的基督教神学来解释。这首孔杜克图斯的拉丁语原文和中文大意如下:
Unicornis captivatur,
Aule regum presentatur
Venatorum laqueo,
Palo serpens est levatus,
Medicatur sauciatus
Veneno vipereo.
Refrain: Alleluia canite,
Agno morienti,
Alleluia pangite,
Alleluia promite
Leoni vincenti.
Pellicano vulnerato
Vita redit pro peccato
Nece stratis misera,
Phos fenicis est exusta,
Concremanturque vetusta
Macrocosmi scelera.
Refrain: Alleluia canite…
Idrus intrat crocodillum,
Extis privat, necat illum,
Vivus inde rediens;
Tris diebus dormitavit
Leo, quem resuscitavit
Basileus rugiens.
Refrain: Alleluia canite…
独角兽被捕获了,
它呈献给皇室
在猎人的罗网中,
慢慢地,它从一端挣脱出来,
因为受伤了,它自己疗伤
用毒蛇的毒液。
叠句:唱阿里路亚,
为垂死的羔羊,
唱阿里路亚,
高呼阿里路亚
为胜利的狮子。
受伤的鹈鹕复活了,
在惨死之后,
在它的巢中为了世界的原罪。
凤凰的光芒消失了,
世界的远古原罪
完全被火焰吞噬。
叠句:唱阿里路亚……
九头蛇进入鳄鱼体内,
剥夺它的内脏,杀死它,
然后活着归来;
长达三天,
狮子一直睡到国王
大声将它唤醒。
叠句:唱阿里路亚……
《独角兽被捕获了》在礼拜仪式的语境下很难解释,而是属于娱乐的范畴。这首中世纪晚期拉丁语诗歌,预示着“未来诗歌”,也许是瑞士恩格尔贝格修道院的修士们打发业余时间的休闲作品。如果你为了挑战自己用其它方式来说明一个宗教故事,那么这首诗的表达会让你经历一种智力上的愉悦。它虽然不是纵横字谜,也不是找词游戏,但也差不多。诗中所有真实的或《中世纪动物寓言集》中的动物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耶稣的故事。独角兽和凤凰,羔羊和狮子,这些故事是妇孺皆知的。或许我们还知道自我牺牲的鹈鹕母亲的故事,甚至我们还记得摩西为了拯救他的人民,在旷野中举起的青铜蛇。九头蛇和鳄鱼的故事有些隐晦,九头蛇代表进入地狱(鳄鱼)的耶稣。这些故事都象征着耶稣为了拯救世人而牺牲自我。
录音精选
《抄本》的专辑录音可选Dominique Vellard,Emmanuel Bonnardot,Gerd Türk和巴塞尔歌唱学校(Schola Cantorum Basiliensis)一起录制的版本(Deutsche Harmonia Mundi,RD77185,1991;再版编号为DHM “Baroque Esprit” 05472 77431 2,1995)。Ensemble Gilles Binchois的核心Dominique Vellard和巴塞尔大学教授Wulf Arlt作为这个项目的艺术指导,挖掘了鲜为人知的中世纪晚期德语曲目,既有德语原创作品,也有从拉丁语翻译成德语的受法国影响的作品。在拉丁语作品中,他们保持了特殊的拉丁语发音和重音。整个演唱古朴庄重,讲究原汁原味。
Brigitte Lesne领导的Discantus乐团录制的名为《欢乐花园》(Hortus delicicarum)的专辑(Opus 111 30-220,1998),取自兰茨贝格的赫拉德(Herrad von Landsberg)的同名抄本,该书是给新入女修道院的修女的教育手册。专辑大部分曲目是赫拉德和宾根的希尔德加德(Hildegard von Bingen)的作品,也选取了几首《抄本》中的附加段。和Vellard版不同,该专辑完全由女声演唱,听起来更加圣洁优美。
Ensemble Labyrinthus录制了名为《瑞士之歌》(Carmina Helvetica)的专辑(Raumklang 3102,2013),该专辑的曲目选自瑞士圣加尔修道院和本文介绍的恩格尔贝格修道院的抄本,主要是孔杜克图斯和轮唱曲。遗憾的是,笔者还无缘聆听,不便多言。
《恩格尔贝格抄本第314号》虽然曲目落后于时代,但也是保留古艺术和新艺术的新旧元素的典范。它也是中世纪晚期德语宗教歌曲的重要原始资料之一。这些14世纪的瑞士宗教歌曲如今还能够回荡在提特里斯山谷中,诉说着古代修士们的虔敬与闲趣。
(原载于三联《爱乐》杂志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