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一方水土一方人,先来聊一聊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江南鱼米之乡,也可以称作江东。是那个“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江东,也是那个三国乱世立国称吴的江东。江东不大,但也不小,但是只有那个小镇才称得上我的家乡。我一直觉得现代的地域划分非常有趣。我的家乡是皖苏边界的小镇,我们的方言是吴语,但是往外走一些,隔壁的镇、县城、市里说得都是官话,出了镇就像是外地人。更有趣的是,临近的江苏小镇说着和我们一样的吴语,但我们属于不同的省份。我听过的更有趣的划分是一个镇,前面属于江苏,后面属于安徽,离我的家乡不远。说句老实话,大家都不大乐意属于安徽。

这是一个工业小镇,绝大部分人的职业是工人,但是城镇化程度偏低。这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小镇,但是教育、文化都很落后。现在的小镇慢慢改变着,真的非常慢。在皖苏边界的小镇,意识到作为一个安徽人是多么的不走运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马路说起,坐车去市区,有一小段路属于江苏,在那段路上或许是没有感觉,但当汽车重新回到属于安徽的路上那突如其来的颠簸马上会让你意识到——到安徽了。在这座小镇,大家都不喜欢安徽。

我小的时候和田园生活的关系更密切一些,那时候孩子们的娱乐项目和农业是离不开的。

春天,春耕开始的时候也是我们出洞的时候。随着柳树爬满了叶子,配合着清明的雨,我们的春天正式来了。小时候不懂“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悲伤,折下一两支青翠的柳条,别在门环上是这里清明的风俗,折柳条的工作独属于孩子们。把院子、屋子的门的柳条都插好了,剩下的柳条还有别的用处,做一个柳帽戴在头上是孩子的清明仪式。把细长的柳条弯折,几根互相缠着,别成一个圆圆的绿环——这就是柳帽了。我还能想起把它戴在头上的感觉,冰凉凉的叶子搭在额头上,可以闻到清冽的柳叶的清香,那环可能做小了,有些勒头,不一会儿又松松散散的要往下掉,呀,勾着头发了。春更深一些,蛤蟆和各种虫子开始叫的时候活动还要更丰富一些,对了,在那时节蛇也是常见的。我们小的孩子跟着哥哥姐姐们在田边水边晃荡,哥哥们会打了蛇或者蛤蟆,剥了皮作饵料,来钓一种难得的美食——小龙虾。他们用家里的毛线系上一只蛤蟆腿,或者一块蛇肉,绑在树枝上扔进池塘里,只需一小会儿,那块小小的饵料上就会爬满了一只接一只的龙虾。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