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的秘密

    一个做益生菌的微商给我讲了一个高大上的科普知识,他说: 英语里,有一个短语叫“Follow your gut”,Follow追随,your你的,gut肠道,直接翻译是“追随你的肠道”,而它实际表达的是“追随你的内心”的意思。也就是你的肠道将影响你的大脑行为和决策。也就是著名的肠脑轴。


肠脑轴

     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我带着撇嘴的表情暗自说了一句,骗子,当我是傻瓜啊,一个装臭臭的管子居然能影响到我们人体的“司令部”,就是想让我买你的益生君呗,还整这么高大上的理论来忽悠我,以为我是傻瓜。切!!

     近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患者中出现了一部分无症状确诊者,这些人为什么会没有症状,专家也没给出明确的解释,人在无聊的时候就会瞎捉摸,我就那个喜欢瞎捉摸的人,这些没有症状的确诊者会不会因为体内有强大的免疫细胞,病毒和免疫细胞的战斗双方平分秋色,才会没有症状出现,想是无法证实自己的结果,问问度娘或许可以能找到一丝蛛丝马迹,带着无限的好奇心,我开始了关于免疫力的探索之旅。

     好奇之心,真的有时候会害死人,带你走向一条自己从未想过的路。在度娘的帮助下,我对人体的环境有了重新的认识,分享如下:

     人体环境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包括器官,骨骼,血液系统等体内。而外环境如口腔,气管,耳道,消化道包括肠道等。


外环境器官

很多人以为肠道是内环境,因为在体内。其实严格意义上肠道属于外环境,即能联通外界。因此也就能使外界细菌和病毒进入并生存。而真正的内环境是不容许细菌进入的。这是人体整个消化系统,而肠道是核心中的关键。

消化系统示意图

    肠道既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保障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先天性屏障。一方面机体的生长需要肠道保持一定的通透性以保证营养物质能被最大限度地摄取利用。另一方面机体的健康则要求肠道保持良好的紧密性,以阻止致病菌及毒素等有害物质穿过肠道进入体内,从而发挥屏障功能。

    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营养摄入和废物排泄。如果这方面出问题,就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或者废物排不出去。典型案例就是持续性腹泻或便秘。都是两个极端,但都有很大的危害。因为是体外,所以吃进去的东西就会带有各种各样的细菌或病毒。而肠道在吸收营养的同时,又不能使内环境紊乱。所以需要一套机制来抵御外敌。所以就会有不同的屏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

     化学屏障:主要是由黏液层所构成,黏液层可改变肠道微生物的位点,防止它们与宿主肠道组织细胞的直接接触。此外,肠道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如胆汁胆盐、黏多糖、溶菌酶和糖蛋白等也可起到一定的化学屏障作用。

      微生物屏障:肠道共生菌与宿主可形成一个具有动态稳定性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共生菌附着在宿主肠道表面黏膜层上,形成了一层由细菌构成的微生物屏障,它通过竞争性黏附等机制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繁殖。

      免疫屏障: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力提供者是肠道。在肠道免疫屏障中,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发挥重耍作用,其中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在抵抗病菌侵袭的过程中发挥重耍作用。淋巴细胞同时产生免疫球蛋白,并经过肠道上皮细胞的加工后而分泌到肠腔中的,可阻断细菌、毒素和病毒等抗原在黏膜上的黏附,起到清除抗原的作用。而有益的微生物群落在维持正常的生理稳态,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影响器官发育和宿主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通过这系列的过程,我发现人体的消化系统尽然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但还是没有解决“骗子”给我提到的脑肠轴的问题,于是新一轮的求索之旅又开始了。

     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上的一篇综述总结了肠道菌群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心理功能的证据,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情绪状态的改变和慢性应激可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而肠道微生物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可能会导致肠渗透性增加、损害肠屏障功能,由有害微生物引发的炎症反应失调可激活迷走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心理功能。此外,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或易位以及神经活性肽和激素的释放直接影响肠神经元、脊髓感觉神经元和迷走神经功能。另一方面应激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轴的激活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过量释放。

    这一段真的是太专业了,反正我是没看懂,要彻底搞懂估计要等下辈子了,但有一点我是懂了,那就是:肠舒心、心舒心。脑肠轴理论真的有,原来我才是那个傻瓜。

     既然肠道能影人的大脑行为和决策,那如果肠道不好的人是不是就会变笨,做傻事,结果是不是呢?请继续关注探索关于肠道秘密后续旅程。

谢谢您的关注。

熊猫大侠

2020年3月5日于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肠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