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入门心理学

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浅显易懂,也会略带沉重和思考,看似简单的故事,好像只有蛤蟆先生和苍鹭医生的对话,但在不经意间会勾起一些类似的回忆或者经历,让你反思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烦恼、问题或者悲伤、疼痛呢?


一个成人会拥有三个不同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不管年龄大小,都可能会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那是因为感受和行为都是受小时候影响,和小时候一样的。换言之,我们也许是长大了、成熟了,但是内在的基本情感,比如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等是不变的。

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从出生起,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的言行和对待幼儿的方式不可避免的对儿童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父母自我状态像一个法官,用父母的方式“审判”他人。

成人自我状态时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形式,能让我们理性且合理的行事。

三种状态没有所谓的好坏,或者重要与否,都是必需的状态。在儿童自我状态,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再现过去的情形和情绪;父母自我状态时在用言行重复父母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年自我状态则是思考当下,理性分析当下,所以其特殊性在于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下才可以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因为他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他人,只属于当下的自己。


童年的经历很强大,很鲜活,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形成了对人生的看法,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而这个世界不是眼睛看到的世界,而是脑子里自以为的世界。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人生坐标四象限(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含义。只有我们处于“你好,我也好”的象限,并将其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信念,才能迈出自我成长的一步。


书摘:

高情商就是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掌控它;能够辨识他人的感受,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地需求,打破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是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困惑时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书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