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老师年度主题课的第19课继续讲关于小说写作的内容:怎样设置小说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确可以说是小说的灵魂了。记得听过一个对比东西方小说的讲法,大意是西方的小说更加注重情节,而中国传统小说更多的是塑造鲜活、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但至少从侧面印证了一个事实,就是无戒老师在这一节课中强调的小说情节的设置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内容,对于一位立志写出优秀作品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无戒老师通过生动举例,给大家分析如何设置小说情节,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并且仔细讲解背后的逻辑。经过无戒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小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从这节小说课中,也听出了人生课的味道。
1.人生与阅读,是相互丰富的过程
作为写了多部作品的无戒老师,新作《余温》又即将出版,她在自己对比新旧作品时总结道:要写好小说,就要多看小说,多看优秀的作品,分析它们好在哪里。大量阅读,不断思考,加上笔耕不辍,让无戒老师在开设写作课、带写作营、经营新媒体公司的同时,还能够出版小说。
阅读,不仅仅是阅读书籍,也是阅读自己的人生和他人的人生。阅读,不仅仅是看过就算,更多的是要与自己的产生碰撞。
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有句名言:“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更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毕竟有限,不可能把各种人生都经历一遍,在很多事情上也没有试错和重来的机会。所以,无论是阅读小说也好,在生活中“阅读”各色人生也好,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是十分珍贵的形成自我的过程。如果我们把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仅仅是当做消遣娱乐,了解一个故事梗概就好了,知道主人公大概有个什么经历、有了什么样的结局就好了的话,其实是浪费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形成自我的机会。
杨照先生在《曾经金庸:重读金庸》这个音频节目中曾谈到:在他年轻的时候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的方式是“少、快、乱”,“少”是指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武侠小说,“快”是指读得很快,而“乱”则是指当时能租到拿本就读哪本,能借到哪册就读哪册,没有体系地“乱”读。所以,“少、快、乱”的阅读方式,让他讲究不了一部作品的连贯性,就更不可能去讲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作者、这个作者的作品有什么样内在的连续性、这部作品与另外一部作品应该要怎样贯穿起来看……
这就像我们大部分人阅读小说一样,通常都是把小说当成打发时间的消遣故事来看。从来不会去分析情节这样设置和那样设置的区别,从来不会去思考人物这样写和那样写的不同,不会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理解情节和人物,以及不会去思考如果我是小说的某个人物,我会怎么做等问题。
因此,有人读书就可以把一本书读很厚,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体验中,帮助自己增加智慧。
作家李欣频常常鼓励她的学生们在看电影时用不同的视角来看,不同人物角色的视角、编剧的视角、导演的视角、摄影灯光的视角,常常问大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人物角色遇到的危机?如果是你,你要如何来谋篇布局整个故事,要怎么样表现情节,要用怎样的角度来拍摄……因此,对于李欣频来说,多看一部影片,就多一层,甚至多层人生体验,而智慧也就在这个过程不断增长。
我们作为阅读者,阅读的不仅仅是一部作品、一个故事、一段轶事、一则八卦,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山本耀司说的“别的什么”与我们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心灵的火花,进而点亮我们的人生,也彰显作品的价值。
我想,杨照先生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吧,在意识到当年用“少、快、乱”的方式阅读金庸小说的“暴殄天物”’之后,他重读了金庸。用他“现在阅读小说的眼光”,以他“现在必然世故的态度”,来看看重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于是,他用和之前“少、快、乱”相反的方式,即“老、慢、系统”地来重读金庸的作品,“按照金庸创作的时间一路排下来,一路读下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对于金庸这位创作者、他创作的时代、他创作的环境的探究,把这个人的社会背景、他的时代和他的作品联系起来”。
经过了这样一个“老、慢、系统”的重读过程,杨照老师发现了“不断突破自己的金庸、经得起考究和分析的连载小说杰作,以及金庸在一部一部的作品中如何把他想表达的思想主题融入到作品之中”,这些全新的收获。
因此,就算没有打算要写小说,上小说课也很有意义。让我们了解了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的背后的逻辑,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就是一个和作品碰撞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丰富自己的过程。
2.眼中有市场,但胸中更要有情怀
写小说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受到读者的欢迎,能够被市场认可,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考量,也是巨大的成就感。可是,当我们过分看重和追求市场认可时,反而可能创作不出感动人心的作品。或者说,为了迎合市场和读者的口味,而创作一些千篇一律的内容。
想获得市场认可没有错。即使金庸这样的武侠小说大家,当初在报纸上写连载小说的时候也是为了帮助自己创办的报纸提高销量。但即使是为了促进报纸销量而创作的作品,在每一天不间断的连载中,金庸先生也把他的家国情怀、他的人生思考、他的人生观融入了一段段刀光剑影的江湖传奇中、一个个鲜活的江湖儿女的人生里。
这就是无戒老师一直强调的,写小说,就要记录生活,就要贴近生活,更要有家国情怀。这样的作品,不仅有生命力,最终也会得到市场和读者的认可。
迎合市场,不是不对,而是带着什么样的动机和初心去迎合,已经用什么样方式去迎合。或者说,与其是迎合,一个优秀的作者,一个伟大的作家,他能做的更有意义的,应该是引领。
我一直认为,作家,是很了不起的。表面上看,写好一部作品,重要的是文采、文笔。而实际上,文采飞扬也好,文笔优美也好,都需要站在思想深度这个基石之上。而一位优秀的作家,除了很会写之外,更重要的是很会思考。他们只不过是用文字,把所思所想所盼写了出来。
而只有他们的思考有价值时,写出来的文章、故事、小说才会言之有物,才会直指人心,而市场价值便也召之即来了。
3.人生即小说,拥有好故事可以说
对于初写小说、觉得设置情节很困难的同学,无戒老师分享了一个小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也看成一部小说,通过回溯自己的人生,对照情节设置的方法步骤,把自己的人生写出来。
很多伟大的作家都在作品中寄托了他们的人生,甚至通过写作来处理他们自己人生中之中无法解决的人生课题。当他们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或者把自己的人生困惑经过文学加工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不仅对于他们自己是一次疗愈,也感动和疗愈了有类似人生经历或感悟的千千万万的读者。
所以,写自己,写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经历,或是写身边人的故事,永远最有感染力。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却仍然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可以书写,有各种各样感动可以言说。
而反过来思考,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当成是待完结的小说来看呢?
我们可以是自己人生剧本的创作者。如果我们的人生正遭遇不幸,如果我们的人生剧本的前半段充满了狗血剧情,在人生的下半场,我们可以改写剧本吗?
我想是可以的。无戒老师说,最能推动情节发展的是主人公的欲望,故事的高潮来自主人公的绝境,故事的转折是主人公在绝境之中出现的转机。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生的写照吗?
我们看TVB的警匪片,通常都是以单元剧的形式呈现,一个一个独立的案件让身为警察的主人公在不断破案、闯关的过程中,一步步延展剧情。破一个案,就像闯过一关,主人公的能力就增强一点。而在解决一件又一件棘手案件的同时,也穿插着主人公的亲情、爱情、友情的改变和成长。
困难的难度不断升级,能力也在不断增长,这即是写剧本、写小说的模式,也是我们人生成长的英雄之旅。
在我们的人生之中,当问题降临,当困难来袭,我们是做那个被迅速打败下线的龙套,还是做拥有主角光环的打不死的小强,全看作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剧本的编剧怎么书写,与同时身处人生舞台的我们自己如何演绎了。
那么,如果,当我们遇到人生难题无法解决时,不如写下来,也许在文字的疗愈中,问题自动变得不再是问题,或是在把自己从主角的身份中抽离出来,从导演的高度、从编剧的视角,反而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办法也说不定呢。
感谢无戒老师的年度写作课,让我把小说课听成了人生课,实在值回票价。
无戒学堂日更第13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