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名妓董小宛,她是针神曲圣,不是董鄂妃

董小宛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的名妓,许多武侠小说甚至影视作品却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说她是清初顺治皇帝最宠爱的董鄂妃,名是戏说,实为狗血,滑天下之大稽。

先来看她们的身份。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生于1639年,出身显贵。她父亲鄂硕是清廷大臣,官居从一品的内大臣;其弟费扬古英勇善战,参加了平定三藩、西征噶尔丹等军事行动,官居正一品抚远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封爵一等公。值得一提的是,鄂硕曾在清朝入关之初,随军南下,驻扎于苏杭、湖州一带。董鄂妃从小就在江南地区长大,受到了江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出落得楚楚动人,颇有江南女子的气质。或许正因为此,小说家们才把董鄂妃说成江南女子,后又传讹成董小宛。

再来说董小宛。董小宛名白,号青莲,“秦淮八艳”之一,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董家绣庄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坊,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兴隆。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刺绣十分接近于绘画艺术,所以董家还颇有几分书香气息。

女主人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小闺女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珍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俱全的姑娘。

这本是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董白十三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药不凑效,不久便撒手人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董白母女打击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悲伤,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过着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去掌管。

家无男丁,终是败落。屋漏偏逢连阴雨,白氏又得了重病,从小随母亲隐居的董白已养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那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崇祯十六年,明朝即亡之际,小宛被江南名士、复兴社领袖冒襄冒辟疆看中,娶为妾。

小宛嫁入冒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和谐,冒母马恭人和冒妻苏元芳很喜欢小宛,小宛也很恭顺。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小宛曾替辟疆给亲朋书写小楷扇面,也为苏元芳登记柴米油盐的用项及银钱出入。小宛画的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15岁时作品《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她的题词,搬家到如皋后,她保持着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后来清军南下,在逃难途中,仍把书画藏品捆载起来,随身带走。

日子并没安稳,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伺候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艰难的生活中,饮食难饱,董小宛的身体本已虚弱,又加上接连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愈后,她却病倒了。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殁年27岁。后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都颂她写她,替她编戏,为她立传。

董小宛善刺绣,工曲艺,被称为“针神曲圣”,还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著名的如皋“董糖”即由她亲手创制,精美菜肴“董肉”也属于她的发明专利。董小宛有“古往今来第一妾”的称誉,著有《奁艳》一书传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淮名妓董小宛,她是针神曲圣,不是董鄂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