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以前,总听别人说,读书就要读经典,一直不能理解其深意。

最近几年,常常睡眠不好,于是在床头放了《论语》《道德经》《庄子》等用来催眠。没想到读了之后,常常脑洞大开,更加难以入眠了。

我忽然发现,哪里有什么新思想,“经典”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过穿上了不同的新衣裳而已。

比如老子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想一想,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就是一个“无为”的时代吗?

我们刷抖音,逛淘宝,点外卖,不都是在不断告诉商家,那个困扰了我们几千年的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

商家想要获得这些数据,如果早上十年二十年,成本是巨大的,甚至完全不可能。但在今天,淘宝轻易的就可以实现千人千面,抖音,今日头条可以让你刷到停不下来。

什么叫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以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力量,去大有作为。

再比如,孔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德行实践是根本,读书学习是末节。

先去建立自己的格局,如果这些都做好了,还有余力,再去读书。如果没做好,就继续做,别去读书耽误时间。

现在到处都是“速读”“速学”的培训,听说生意都很不错。

如果你理解了孔子的

“行有余力,则学文。”

你就知道这实在是本末倒置啊。

“速读”如果是一项“技能”,那一定不是“学”来的,而是从“实践”中,自己体悟、总结出来的。

但是,我并不想否定“速读”,也不否定那些“速读课程”的方法论,我甚至认为他们的课程很好,方法也很有用。

但如果你是一个读书很少,或者完全不读书的人,你想通过学习这门课,达到“速读”,甚至一年读100本书,那你非把自己带坑里去不可。

“速读”只是“读书”的辅助工具,“速读”是用来整理自己读了很多书之后的“读书”,从而让自己的“阅读”体系更加完善。

读书,一定是“行有余力”之后的事。

生活是本,读书是末。我们连生活都浮皮潦草,却妄想通过“速读”来实现“速成”,真是舍本求末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