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贝;三言两语(十二)

  我们从最深的红尘里走出来,跋涉万水千山,只为了赶赴一场禅佛的约定。只为在春光的此岸,丈量彼岸莲开的风景。在这里,可以看到手持禅杖的高僧,在云中悠然往来。可以看到背着行囊的香客,在古道信步游走。昨天的沧海,是今日的桑田;此刻的离散,是明天的相逢。悲悯的佛教我们要学会放下,懂得感恩。 ​​​


  元音老人语录;真修净土者,时时观照心念或用念佛观,或用净土庄严和阿弥陀佛圣像作观,更或观自身即弥陀等,不令攀缘住着。才有念起,即凛觉转空或提起佛念,化去妄念,不使相续。久久专注,努力用功,时节因缘到来忽然能观与所观,能念所念,顿时脱落,弥陀真性,灼然现前,亲见法身,即当下现生净土 ​​​


  佛中讲究“三世怨”;第一世是修福,第二世是享福,第三世便是堕落。因为享福的时候,往往不肯再修福,纵然修福也修得很少。这就是说。人在福享尽之后,之前的罪业又出现,于是甘愿堕落,不再造福,最后终会得到恶果。所以,有福的时候不要自己独享,要与大家分享,福报就会越积越大。这便是一种善行。 ​​​


  对于大多数学佛者来说。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我要成佛”然后为成就佛果而去利益众生。也就是说,度众生是为了“我”的成佛。但是,菩萨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不应将自己视为众生的恩人,而是将众生视为自己的恩人。这是因为,唯有利他才能使我们成就慈悲品质和菩提资粮。 ​​​


  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疑问。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每一个人幼年时都问过的问题。逐渐大了,我们又有更多的问题出现;人死后往何处去?有人说人有前生谁见过?死后灵魂究竟存不存在?人为什么会有痛苦痛苦从哪来肉体是我我却不是肉体那么真正的我是什么?生命似乎是在不断地出现疑问,不断地寻求答案中度过 ​​​


你可能感兴趣的:(拾贝;三言两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