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6

                【更上一层楼】

                  《古诗阅读》

    “更上一层楼”这句千古名言,传世佳话,几乎成为人们日常习惯用语。她出至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笔下。

    从另一层面解读,不难看出她暗存隐情寓意,那么她的真正含意是什么?实景与寓意之间是怎样巧妙贯穿的?就此草草闲谈,不作争议。

图片发自App

    王之涣(688一742)字 李陵,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年轻时因仕途不顺,到处走游,在山西省游览黄河的时候,见黄河岸边有座鹳雀楼,于是,他就登上了高楼,举目旷野,遥视那日落冉冉西下,黄河滚滚东流,好一派壮观景色,境界开阔,气势宏伟。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当即赋诗一首:《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图片发自App

    从整体上看,诗人表达了积极进取,高瞻远瞩的胸襟,将诗歌引入更高境界。

    其实,古代诗人多为重感消沉,性情幽默。虽然作品中的诗情画意,使读者起到身临其境之美感。但多数存在着寓意,和含沙射影的则面感。如怀才不遇,看破红尘,指张说李等。之所以被世人认可,那是因为他们的文采好,境界高,题材景点抓得准,巧妙利用人与大自然的各类景象,采用多面手法,使作品精美到恰到好处。即让人感到美不盛受,同时又披露了当朝社会种种弊端。

图片发自App

    就《登鹳雀楼》来说吧,看似诗人在气势宏伟的实景中,被激发出的真实情感,同样也存在着消极情绪,和含沙射影的寓意,如诗文中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从字面上看本身就比较极,“黄河入海流”是大自然形象,后两句是告诉你他站在楼上看黄河,站得高望得远。那其中什么是伤感,含沙射影了什么呢?

    那要从王之涣本人,与写诗时间,和当朝社会说起。王之涣生于公元688年,卒于742年,享年55岁。此人从小聪明过人,从学龄期一路顺着优秀的春风进入成年。精通百科全书,什么天文地理无所不精,文采了得,却仕途不顺,怀着极端不平衡的心理,走游大地,开拓眼界,广纳知识于天下,充实求达,谋程寻路。

图片发自App

    王之涣年轻时,正巧是武则天登基称帝的年代,武则天废唐立周,做了15年的皇帝,在位期间大肆任用武氏家族,使武氏与李氏形成对立面,她在临终前,本想传位于武氏,经太平公主和李氏实力的劝告,理智的选择了李氏,否则历史就要从写。

    从武则天驾崩到玄宗李隆基接位的七年内,换了几位皇帝,这期间是大唐盛世其中的一段混乱时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写在这个时代。诗人的“白日依山尽”是指内乱腐朽的朝庭,就象太阳落山一样,时间所乘无几。“黄河入海流”那是说,改朝换代也是自然规率。“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是在呼吁那些有识之仕,社会栋梁,在腐朽混乱的当朝下,要有高瞻远瞩的境界,不要站错队,做错事。

    当代人们把“更上一层楼”习惯运用于学习成绩,生活水准,人生仕途,工作业绩,工农业产值等等。推动着社会进步,人人都向往“更上一层楼”。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