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却用日记昭告了天下

网上曾经有一句调侃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却用日记昭告了天下。”其实,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雷锋的日记更像是“幸福日记”,是提升幸福感非常实用的方法。


不论雷锋是否留下日记,至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确实没有留下姓名的。如果没有他的日记,他的义举便会被埋没。


但是在古代可没有日记这种东西,有些人做了好事会宣扬,天下皆知,有些人做了好事却无人知晓。比如,伯夷、叔齐二人谦让皇位饿死在荒野的故事就天下皆知,人人称颂。而差不多同时代的泰伯和仲雍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却几乎无人知晓。


《论语·泰伯篇》中记载: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说:“泰伯可以称得上品德 ji 高尚的了,他多次把天子的地位让给弟弟季历,百姓不知道怎么称赞他了。”


做好事是德,不留名是至德,尤其是谦让之德,在孔子看来,这谦让还不宣扬便是至高的美德。


话说这泰伯和仲雍,本是周朝先祖周太王的两个儿子,泰伯是老大,仲雍是老二。周太王还有个儿子叫季历,是老三,而这老三有个儿子叫姬昌,聪明伶利。这姬昌可厉害了,他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那为什么孔子夸赞泰伯和仲雍呢?原来,古时候有让位于贤的传统。这周太王非常喜爱他的孙子姬昌,想把皇位传给姬昌,可姬昌是老三的儿子。按礼数来讲,周太王的大儿子是继承皇位的首 选,二儿子是次选,两个儿子若健在,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老三的。


但是泰伯深知父亲的心思,便与老二仲雍商量之后,趁父亲患病之际,借口上山采药,二人结伴离家出走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让老三继承皇位,从而传位给姬昌。


这二人离家出走之后就没了消息,也不宣扬,以至于世人得知二人的壮举之后,只知道这兄弟二人德行高尚,却再也找不到其它事件佐证他们的仁德了。


所以后世有人评论,伯夷、叔齐的让位天下尽知,二人这是博得了名誉。而泰伯、仲雍却连名誉都隐了,这德行高尚,怎能埋没?于是孔子便给予加持宣传,作为讲课的案例来讲。


所以说,谦让是德,不留名更是高尚。好德行应该宣扬,传播正能 量,以善引行,以德修人。


每日抄书经典,分享读书感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却用日记昭告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