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主任

老张主任,最高职位做到了厂长助理的位置。

然后就是停产待命,最后是烟消云散,仕途终止,回家养老去了。

我刚进化工厂的时候,他是造气工段工段长。副工段长是吴某,很和气的一个人,大家对他的评价很好。他老婆是上海下放知青,返城回沪多年,留下吴副工段长一个人独守空房,最终忍受不了孤独和上海方面的催促,办了个停薪留职的手续去了上海再没回来。

张工段长很称职,因没有独立的工段长办公室一说,造气三楼操作室靠着仪表间对着窗户能看见窗外气柜的位置,平时是班长坐的地方,他悠悠地端着个茶杯上来了,这地方雷打不动的就成了他的专座。频繁观测气柜的高度是操作工必备的注意事项,这样班长只能坐在对面侧着脑袋才能看见窗外的气柜。

或许是每天的准时上下班,感动了某些领导,还是跟汪姓副厂长关系密切。在吴姓某主任调回城里以后,张某就被提升为车间副主任。张某应该不是车间主任范某的提名人选,因为这两人一直互相诟病,主任是不会提拔他的。

张某升任副主任以后,很少在车间办公室里面坐,可能是不喜欢跟范主任在一起办公,仍然喜欢坐他三楼的专座。不过张某这次在造气三楼操作室“坐”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政策,造气工段率先实行“见习主操”制。张某发明的一个词汇(有想要成为武曌的“曌”字同样的效果之嫌)!

三楼操作室仪表间的铁板空白处,贴上了初中文凭的张某手书的蹩脚的正楷字告示,写着如何实行见习主操制的具体实施步骤,很大的字体,一张A4纸写的满满的,像一个个螃蟹在张牙舞爪,炫弄着自己的大脚一样。

化工生产明文规定,操作工分为实习学徒工,副操作手,主操作手几个等级。哪本书上也没见过“见习主操”一说,这就是张某的“标新立异”!

实际目的是想为难我们这些已经学徒一年的操作工,其时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熟练操作的程度,毕竟我们还年轻,掌握技能(理论和技术)都比老师傅们要快,班长早已放手让我们单独操作了。

他这么一搞就间接影响我们的工资待遇,学徒想成为副操作手,必须先过“见习主操”这一关,于是一些木讷的学徒如我这样(每个班都有)就被限制在了“见习主操”之外,这些当然是因为没有跟张某背后搞好关系之故,嘴甜脑子活会阿谀奉承就能顺利通过。

“见习主操”一词被分管生产的汪姓副厂长知悉,下令在化工车间全面推广,于是乎殃及一大片,张副主任一夜成名,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化工厂前任厂长似乎有先见之明,在职时在厂里比较有威信,多次化解化工厂遇到的的各种矛盾,跟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搞得很好,终于在化工厂风雨飘摇之前调离,而去的单位也很有前景,是县经委。

汪姓副厂长是多年的老资格的副厂长,这回终于没有了竞争对手,顺利担任厂长一职。

原先担任厂长助理的前生产科长,也很有远见,找关系调到了县里某事业单位。

厂长助理空缺,范主任是惟一的最佳人选,搬到了办公大楼办公。化工车间主任一职由汪姓厂长推荐,张副主任接替,这回张主任终于可以在车间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办公,而不用坐在造气三楼的硬木凳上面受罪了。只不过办公桌的位置调了个方向。

次年,汪姓厂长到年龄退休了,范助理接任厂长,老张主任也走到了他的人生辉煌的顶点:厂长助理。

遗憾的是这一切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到了七八月份,就接到了永远停产的通知了。其实厂里早已经是在靠贷款发工资了,虽然县里力保政策倾斜和工资的发放,还是没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小氮肥要生存,必须需达到国家规定的产量和能耗标准,化工厂没能达标,跟无数的县级化工厂一样,只能宣布倒闭。

跟老张主任的最后一次接触是工厂倒闭当年的九月底,老张主任带队,应邀去过一次兄弟单位(新建的大型化工厂)帮忙技术指导,同行的有三十人左右,干了三个月。

再往后就没见过老张主任了。

我想他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张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