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不负韶华

未来可期,不负韶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张海霞德州名师领航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未来可期,不负韶华。

      2021年,我有幸加入到了张海霞老师主持的名师领航工作室,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深厚的专业底蕴、热情的工作态度,乐观进取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工作室伙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精神,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在反思中沉淀自己,丰富自己。参加工作室以来,在张海霞老师的引领下,参加了多次线上会议学习,记笔记、写反思、在教学中实践再反思。虽然感觉到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021年,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听取了多次线上会议,通过记笔记、写收获、谈反思的形式来促进我们的学习和进步。听取了专家老师们的报告,收获颇丰,生活和教学有时候需要一些理论和观点的鞭策和指导,其中有这个几条无形中影响着我的教学,甚至是我的生活。

        2021年12月5日,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和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在线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张志勇做了“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大变革的讲座,让我感受很深的就是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位家长,养育孩子的初心我还记得吗?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就希望他能长成一个健康、阳光、快乐、有担当的人。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和他要成绩,开始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渐渐地孩子压力越来越大,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这些我们是不是想过真的适合他吗?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数学老师,我们的教育初心是什么?天天做数学练习题、考90分以上吗?所以,我觉得双减来的特别及时,减的就是数学不该有的东西,重新回归数学本质,找寻数学教育的初心!

      2021年12月12日,共话HPM开启新篇章——第一届全国小学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讨会如期在线上召开。又是让我大开眼界的盛宴,原来关于数学史做到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书上的资料,或者看一看图片,后来省里开始做关于数学文化的研究,我反思课本上的资料就是数学史吗?通过乐陵研学会和张海霞老师的引领让我对数学史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对自己关于数学知识、资料的了解感到惭愧,数学是一部多么丰富多彩、充满奥秘的文化啊,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做了多次关于数学史的设计和实践,通过几次设计和实践,对数学史的了解越来越丰富,这也影响着我的教学观。

      2021年12月16日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乐陵市小学数学“1115”生本高效课堂模式探究暨基于数学文化的“同课异构”活动。李主任提到了三会: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我觉得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是最难的,它其实是学生的思维外显的过程,数学最重要的不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吗?那怎么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呢,其实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不就是用语言来描述数学吗?所以我又在课堂中展示环节,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展示,而忽略了交流,在不断的课堂实践摸索中,鼓励学生在展示后进行交流,对错由孩子们来评判,最后老师作总结。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会出乎我们的想象,说实话,他们的思维要比我们活跃。

      2022年初到现在,我们同样参加了好几次的学习,2022年2月26日由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培训中心主办的“2022‘好吃又有营养’儿童数学教育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伴随式共同体研修”结业仪式,我全程倾听,做了会议记录,让我见识了更多渴望成长的一线数学教师,由衷的发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感叹!百家讲堂李彰有老师做了《优秀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选择》,让我豁然开朗,优秀也就是再努力一把,很多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发现始终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结果,可能就差最后一把努力了,所以不要放弃,在努力的基础上再努力,相信你肯定会不一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听了专家领导老师的讲座,跟着张老师的不断学习,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与智者为伍,不能只停留在听和反思阶段,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所以在工作室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阅读之旅,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现在手机、网络诱惑比较大的时代,静下心来读书真的很难,我很庆幸,有了团队的督促和老师们的引领,我开始试着静下心来读书。


        读王永春老师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让我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更加清晰:数学有三个特性一般性、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正好对应数学的三个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王永春老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独到见解吸引着我的目光,我又迫不及待的买来他的《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一书,其实在教学中我们无时无刻的都在或多或少的用到数学思想方法,只是少了总结和提炼,有时候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是我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不够,所以现在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和孩子一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断的提炼和总结。读《小学数学整体建构教学》让我更加认识到数学学科的整体性,数学本来就是一张网,为了方便教学我们的专家编写了教材好像把数学分开了,我们做的是如何再将他们串起来,让学生看到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一个整体。数学史的落实其实很难,有时候我们能看到数学史和数学课堂的联系,但是当你真正做设计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当落实到课堂时也很难,蔡宏圣老师的《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让我眼前一亮。《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丰富了资料,也带动了班里孩子们的阅读学习兴趣。并且从中我还发现,很多数学家都很长寿,所以我有时候会和孩子们开玩笑说好好学习数学吧,它会让你长寿。孩子们又开心又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烈。

纸上得带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次研学会磨课过程中我设计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在磨课的过程中让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数学史和数学课堂的重要性,在接到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让孩子清晰的认识小数,一开始对自己的设计总是不满意,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本质,那么小数的本质是什么呢?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无意中翻到曾经和张海霞老师做的关于数学史的设计,我豁然开朗我想让学生掌握的不就是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吗?让学生看到小数从孕育、出生、改变、完善的过程,让孩子们知道小数不仅是孤零零的数和符号,它也是有生命的、有生长的过程,而且说不定还在继续“生长”。就像数学这门课程,很多人觉得它枯燥乏味,是很多人没有看到数学的内涵,或者根本没有真正的了解数学。

      数学史应用水平我觉得融入式是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种方式,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的前世今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文化!

        原来我认为的“课改”,离我们一线教师很遥远,通过乐陵市教研室和工作室张海霞老师的引领,结合我们阜欣小学逆向教学的理论学习实践,我渐渐明白,课改并不是一种模式,它“改”的不是课堂、也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总之,原来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死板?原因就是教师研究和思考的太少,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考试考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教材上没有的不说,只让孩子做题解题,完全偏离了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更加忽视了学生为主的课堂。

        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改变学生。

      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奥秘和魅力!

      愿我们未来可期,不负韶华。

      以上是我的所思所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可期,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