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三分钟》

  我是一个学习传媒的半传媒人,即使学业不精,却也一直知道好的设备是一个片子是否有美感的关键,这个想法的破碎源于当我知道了86版的《西游记》仅仅用一台摄像机完成,再到几天前爆火的一部iphon x拍摄的《三分钟》,这两部无疑都证实了,现代传媒确实存在的轻浮,不精。

图片发自App

  而这"三分钟"讲述的也许是三十分钟、三百分钟、三千分钟、三万分钟的等待、努力、梦想和人生。在中国,这样的母子不是只有这一对,火车下重逢的亲朋不是只在这三分钟里喜悦,还在火车上的人也不只是孤独的,形形色色的人,各个怀揣着自己的小故事。

图片发自App

  我喜欢陈可辛导演选择的载体"火车",曾经有人说过看到火车上的人就好像看到了人生,精彩的、迷惘的、孤单的、喜悦的、不幸的、快乐的、辛苦的……我同样喜欢陈可辛选择的人物角色,她是一个代表,万千孩子父母的代表,这样的片子好像给全中国不能伴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责任性"的借口;我喜欢孩子的设定,就像不擅长表达爱的母亲,他也只是不懂得表达爱的儿子"妈妈,你看我背的完九九乘法表,我很乖,所以妈妈可不可以不要走"大多数人看到这里好像都很有感触,这个男孩好像是几十年前,十几年前,几年前的我们。那样的眼神是那样的让人心疼,又让人熟悉。

图片发自App

  几天前,一个半脚刚踏入社会的朋友感慨:真的佩服我们的父母,是怎么把我们拉把长这么大,养的这么好的。而后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东打工西创业,受过苦也享过乐,经济状况虽时时在变,幸福程度却一直飙升。

  不是所有的人都在为儿时的自己讨债,也不是所有的债都能在长大后弥补。这些事好像只有当我们长大了才会懂,当然我们也有可能永远长不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止《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