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古代有真正的侠士吗

我是在初二的时候开始接触武侠小说。那时家里正好有一本《笑傲江湖》,我那时候以为那种小说是不值得一顾的,百无聊赖之下,随手翻了翻,竟然沉迷其中,在上晚自习时候也偷偷地看,不料被老师看到,收缴了上去。后来他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举了东方不败的例子,我想他大概也是沉迷其中了。


从那时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学校的阅览室有一系列金庸的书。那一段时间,我的闲暇时间都被它占据了,晚上有时候躲在被窝里,掌着灯看。一直到了前不久,我才将他所有的著作都至少看了一遍。期间,也同时翻阅了许多别的武侠小说。这些小说对我甚多,我的许多文史知识直接或间接得益于此。那时候我想的最多的是:中国古代真的有这样那样的侠客吗?


中国的侠文化始于先秦的墨家,他们继承了大禹的苦干精神,四处奔波于各诸侯国,劝说他们停止战争。并付诸实践,替被攻打的国家守城。这与儒家只会动动嘴皮子,显然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武装,首领称巨子,有生杀予夺的权利,放到现在,就是恐怖分子。所以韩非子在《五蠹》里面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面记载了朱家,郭解侠义的事迹,对他们颇有赞誉,但也没有否认他们的行为“不轨于法”,是犯法的。汉文帝对游侠不断打压,致使侠义的风尚被人为的截断了。到了班固写《汉书》时,对于游侠的评价贬多于褒,到了后面,已经没有后面了:其余二十二史已经没有游侠列传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侠义的风尚已经被截断,但侠义的情怀在民间一直以另一种方式生长着。从现实转移到虚构的故事中,以满足人们对于侠义精神的渴望。唐代传奇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大侠的作品,比如《髯侠客传》,《昆仑奴》《聂隐娘》等作品。

图片发自App


李白写过不少关于侠客的诗句,如: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他的《侠客行》更是让人荡气回肠,: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本身也是侠客,但已不是那种“不规于法”的“侠客”,而更接近放浪形骸之外的道士。


图片发自App



从宋代发展起来的南戏,金代的院本,到元代的杂剧,侠义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类型。当时流传着许多水浒传主人公的本子,像讲李逵的《双献功》,为后来《水浒传》的写作提供了材料。到了清代,出现了公案小说,那些大侠只有在协助官员办案,才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像黄天霸只有投靠了官府才走上了正路,展昭也只有在包公座下,才身名显赫起来。这与当时文网的绵密是分不开的。

清末民初的时候涌现了很多侠客,除了匡扶正义的精神外多了一种家国情怀。或化身为刺客,如写“秋风秋雨愁煞人”鉴湖女侠秋瑾,也有舍身取义,慨然赴死的大刀王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促成了许多前赴后继的英烈们。


民国的武侠小说却更缺乏那种慷慨激昂,锄强扶弱的精神,但也涌现了许多不错的作品和人物,像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王度庐的《铁骑银瓶》《卧虎藏龙》,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也不乏一下诡怪荒诞的作品。像鲁迅的文章当中提到一些书中千里飞剑取人头的作品。

图片发自App




金庸和梁羽生的小说都是受了民国那些作家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接近西方的文艺理论。只是梁羽生表现的更传统一些。金庸是在1955开始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他各部小说主旨都不一样,这部小说在主题上并没有多大突破,还是注重表现家国情仇。当他的文笔的功底和知识的天富海涵却喷薄欲出。这部作品可以看作他涉入武侠小说的试水之作,但已经比别人的作品好了不知多少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古代有真正的侠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