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潋潋不忘
李白的仕途一直不顺,最大的官也就是“供奉翰林"。
在他刚结婚那会儿,在安陆,他去拜访当地的大官,写了很多封的自荐信,其中有一封是《上安州裴长史书》,里面有一句是“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对自己是一通夸赞,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李白是多么的自信。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 **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
但是没有得到裴长史的青睐,后来许是因为抑郁醉酒后在街上骑马冲撞了李长史,又写下了《上安州李长史书》。但是这被当作了酒后的谈资,遭到了他人的取笑。别人视他为一个狂傲的疯子。
后来他带家人隐居到了安陆的白兆山。一次一位采药人偶遇了在林间漫步的李白,忍不住发问“余何意栖于此山呀?”,李白却笑而不答,拂袖而去。“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相比此时的李白就像谪居的隐士,韬光养晦,只等时机成熟。
730年,李白29岁,到了长安的中南山做起了“隐士”。
“隐士不到终南山,隐上千年无人管。”终南山是很多人另辟蹊径,得道仕途的一种途径。李白后来在贵人相助下住进了终南山的“玉真公主别馆”,想借由玉真公主引荐步入仕途。
《玉真仙人词》是李白赞美的玉真公主的是诗词,极尽赞美之词,想以此作为“敲门砖”。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但是终究是没有得到举荐,已经37岁的李白,最终又不得不再次返回安陆。
在安陆的10年,李白有妻子家世的荫蔽,家境优渥,不愁生活,但是就是一直不得志,心中的志向得不到舒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瘾安陆,蹉跎十年。”
在扬州的这些年,任性、放浪、阔气的李白在这里如鱼得水,白天游猎晚上掷骰。他身背宝剑,哼着刚从金陵学会的吴歌,骑着豪华装饰的高头大马,披着裘皮大衣,和朋友们三五一群,在春日的扬州享尽人间欢乐。这也是他自己说的:“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到了742年的秋天,也就是在李白41岁这一年,经由好友元丹丘的引荐,玉真公主的宣传,大明宫内的王公大臣才开始知晓这位大诗人。
由此,唐玄宗诏令李白入长安,据说诏令还连着下了三次!可见当时,李白的受追捧程度。
玄宗,就是杨贵妃那个时候的皇帝,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加上玉真公主的吹捧。心被勾的痒痒的,不见李白真人肯定不会罢休的。
及至玄宗皇帝召见李白的那天,唐代的李阳冰记载说“天宝中,皇祖下诏,徵就金马,降辇布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至此?”,可见玄宗对李白的到来的欣喜。
李白由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供奉翰林”,也是此生唯一的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近皇权中心这么近的一次。翰林院的都是一些才高望重的学士,或者有一技之长的,比如擅长医学,擅长诗词,擅长音律,等等。
李白供奉翰林期间,最著名的莫过于为杨贵妃填的那首词,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大明宫内牡丹盛开,宫廷乐师李龟年谱曲,李白填词。成就了一段佳话。
有传言说写这首词的时候,李白醉酒,让高力士脱靴,得罪了高力士,后来高力士向杨贵妃说李白把她比作赵飞燕,是讽刺她,后来赵飞燕就在玄宗面前说坏话,李白就不得不离开长安。
在长安的3年里,李白除了供皇家玩乐、填词、起草文书一类活儿外,并没有参与政事,他的抱负在这里实现不了,成日里饮酒,十日有八日是醉的。终于在744年,在暮春时节,李白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此时李白44岁,正式壮年。
李白的走不是他想的,他的伟大志向还没有实现,但是不得不离开,即使那时候天下人都在传唱他的诗歌,但是他已然觉得自己像是“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的被抛弃的妇人,又像是品行高洁却被诬告成登徒浪子的宋玉——“一惑登徒言,恩情遂中绝”,最终他觉得自己更像是陇山头上的流水,只能在悲鸣声中离开长安,一去不返——“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公元755年,李白54岁,他正在幽州(今北京)寻求机遇,安史之乱爆发了。玄宗皇帝毫无戒备,仓皇出逃,贵妃自缢马嵬坡。太子李亨即位。乱世之中的李白也在逃亡的路上。
《奔亡道中五首》其四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之后,李白投入了永王李璘的门下,那时的他已经56岁,但是仍然毫不犹豫接住了永王抛来的橄榄枝,他以为终于有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经邦济世的政治理想了。
不曾想,在永王李璘和已是皇帝的太子李亨之间,李白站错了队伍。仅2月之后,就成了被通缉的反贼。
在狱中的李白,仍然还在诉说自己清扫安禄山叛军的志向,但是很可惜,他站错了队伍。
他的好友高适此时正是讨伐永王璘的将领,官拜淮南节度使,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地区的军区司令,统管兵权,有调度兵需的权利。但是高适并没有救他。原因不得而知。后来还是他的老婆宗氏联合了宋若思,郭子仪等人救了他。
之后李白就在送若思的府上作了幕僚。在这里他还没有死心,他用宋若思的口吻向唐肃宗举荐自己,或许也是想做最后一博,拼最后一把吧。最终也是没有被接纳。
“臣所荐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
公元762年,李白61岁了,他还是怀着雄心壮志,想要从军报国,但年老体衰,自然也是没人愿意收留。也许是执念,他一直耿耿于怀未能实现自己经邦济世的理想。
自此,李白再没有过任何当官的经历。“自古文章憎命达”,也许也是李白这样的人生际遇,才成就了他伟大的诗仙之名。
整理不易,喜欢就关注“潋潋不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