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于无形-防不胜防的隐形健康杀手居然是它...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John Cacioppo在最近关于孤独感的研究著作中解释道孤独更多指的是一种无法与他人进行联结的状态。”

广义上的“孤独”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消极的孤独loneliness是一种需要忍受的感觉。而积极的孤独solitude则是一种主动选择的孤独状态,是心理进行自我调节和恢复的一个状态。”

而通常人们所说的孤独则是一种消极的孤独,会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消极的孤独感对人的影响更像是逐渐蚕食人逃离困境的能力和渴望。“孤独感让人不断变得更脆弱、更负面,更容易陷入自我批判,最终让这个人变得支离破碎。”-《Better than Before》Gretchen Rubin(2009)

首先是身体上的

已经不止一项研究证明过,孤独感还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孤独感被证明与心脏病、阿尔兹海默综合征等有直接关系;癌症在孤独的人的体内会加速恶化,而病毒对孤独的人也更加充满恶意。

UCLA的Steve Cole(2015)此前针对这一系列的现象进行了基因研究,Cola总结说,孤独的人患炎症和受到病毒感染的几率比一般人要高,长期的孤独感会改变我们的免疫系统,当人们感到非常孤独,他们的身体会进入“威胁模式”(threat mode),这会触发与压力相关的基因模式:促炎基因变得活跃起来,同时,抗病毒反应的相关基因的活性则会下降。

研究者LeRoy等人(2017)邀请了213位健康被试并首先对他们进行了孤独感测试,接着他们接受了含有普通感冒病毒(RV39)的鼻滴。之后在隔离的五天内,每天汇报自己(主观的)感冒症状。研究者发现,孤独感与这些人的感冒症状的密度与强度密切相关,换句话说,那些越是感到孤独的人,越多的感受到了感冒症状,而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也高于那些更少感到孤独的人。

其次孤独感会引发更多的孤独。

人们在孤独的时候感到自己需要社会联结的时候,他可能会更加在意对方是敌是友,警惕性变得更高,毕竟,如果错把一个朋友当成敌人,大不了只是失去一个潜在的朋友,但如果错把敌人当成了朋友,对于陷在孤独感里的人来说,这可能“毫不夸张,绝对是致命的。”换句话说,越是在乎,越是紧张,越容易出错。

所以,与人们想象中的不一样的是,孤独中的人并不会因为“更想要交朋友”就变得更容易获得朋友,相反,对孤独的人来说,“与他人产生联结”可能是一个充满威胁、难以突破的困境。

所以孤独感会带来进一步的“社交退缩(social-withdrawn)”,让人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多的主动选择孤独。

John Cacioppo(2017)表示,对那些鲜有社交联结(social connections)经验的人来说,他们的大脑会发生一些变化,使得他们更容易将其他人的面部表情解读为“威胁”,这也就进一步加大了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结的难度。

通常来说孤独都有一种病态的意味,受孤独影响的时间越长,大脑产生的变化也就越严重。于此相关的是一种多数发生在年幼时期的心理疾病-孤独症

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孤独症患者相比较于常人来说会有明显的行为和认知缺陷,但是小部分的孤独患者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却超于常人。

孤独症的发病期多在于幼儿时期,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来阐述这种疾病的病因,但其临床的表现与孤独者的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另外后天的孤独感同样会带来另外一种可怕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相比于孤独症而言他给人的伤害更可能是毁灭性的。

许多孤独症患者经常被误认为是一些行为古怪者。他们缺乏社交技巧,在沟通上存在问题。剑桥和牛津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爱因斯坦和牛顿都患有孤独症。

研究表明,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孤独症的迹象。爱因斯坦在孩提时期就不合群,他7岁的时候经常会讲出一些让人迷茫的话来,而且他也不是一个好的演讲者。随着长大,爱因斯坦结交了不少亲密的朋友,也有许多风流韵事,并开始谈论政治问题了。尽管如此,研究人员还是坚持认为爱因斯坦患有孤独症。

牛顿身上同样也存在孤独症患者表现出的许多症状。剑桥大学教授西蒙向《新科学家》杂志透露,孤独症病人大多数无法做到随意聊天。牛顿就不善讲话,只是专注于工作,以至于经常忘记了吃饭。他对仅有的几个朋友也很冷淡。他的脾气古怪,在他演讲时,如果没人听,他会对着空屋子一直讲。牛顿在50岁时精神失常。

孤独症对人的影响更多的可能是负面的,比较极端的例子如2014年美国加州的学生枪击案:

2014年5月23日晚间,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海岸边的一处学生社区传出枪击事件。当地警方表示,初步认定有一名歹徒乘车开枪扫射。事故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7人死亡,另有7人受伤住院。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警方于当地时间24日证实,在该州南部圣巴巴拉县犯下枪击案的凶手是当地圣巴巴拉城市学院的一名22岁学生。

圣巴巴拉县治安官比尔·布朗称,已经获得以及正在分析的录像证据表明,这起案件是一场“有预谋的大屠杀”。

这名22岁的少年在案发前曾写出了144页得报复宣言,列出了他杀人的原因,随后刺死了三位室友,然后在街上随机枪杀了另三位学生,原因竟是他至今依旧为处男”。

在案后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这名少年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 syndrome)正在接受多项治疗(阿斯伯格综合症即为孤独症)。

相关研究表明,孤独感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存在着,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孤独警示作用会在人类个体脱离族群的时候对其产生警示,提醒个体落单有可能面临危险,并促使个体尽快回到族群中去。

所以有一些进化心理学的假设称孤独感导致人在社交的时候会让人的大脑会进入一种防备机制,从而表现得非常的紧张。从而使大脑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其关键的要素在于防备二字,对于那些深受孤独影响的人来说,在社交场合要尽量解除自己的防备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社交的人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在社交中他们不会花太多的心思在反省自己上,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而没有像孤独者一样的危机意识;而孤独者会处在一种大脑给出的警示信号中,在这种信号中他们会更多地去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容易去在意周围人和环境的细节。从而导致了他们和他人的联结产生得会更加困难一些。

孤独所带来的痛苦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长时间被外界所隔绝很有可能会让人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当负面的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很有可能酿成某种悲剧,美国的枪击案就是一个例子。

为了避免其给带来影响,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四点来应对孤独感所带来的影响。

1、抓住你的负面情绪并消灭它:在社交或者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刻意控制不让负面情绪萌生出来。同时刻意培养自己良好的礼仪和外在习惯,这样才不会在社交中给人不好的印象从而远离你。

2、正面的心理暗示:避免总是沉浸在过去的经历上,不要总想着“要是当时。。。就好了”(rumination)。多练习自己正面情绪的表达能力,例如说话时和善的表情等。

3、战胜想要隔绝社交的渴望:不要总处在自我保护的状态中,同时要避免社交惰性的产生,要将社交安排进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当成是一项计划中的事项。

4、用意志力逼迫自己去参加各种社交场合,多练习社交技巧和话术,你现在不会没有关系,练习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了。

孤独对于心理损害是否是长久且不可逆暂时没有数据的支持,但是长期孤独对于生活的影响会造成一些坏的习惯,从而造成生理上的影响,在中老年群体中有相关数据证明,这种生理损害是不可逆的。

孤独是每个人都不可不避免的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接纳的一种状态;孤独具有两面性,既能帮助你又能伤害你,学会调节和控制孤独是人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

请正视孤独,避免孤独给自己造成伤害,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公众号ID:beingBJ(being边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杀人于无形-防不胜防的隐形健康杀手居然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