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自胜”乃立身之本——老子《道德经·德经》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认清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本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赏析】

这一章不长,字面意思都不难理解,它强调修身的重要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调人要想了解别人,前提是一定要先了解自己,要想战胜别人,先要战胜自己,因此说“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

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那些知足者,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

【感悟】

老子文字冷静、简约,却能在观察社会人生时,超越了传统的思维定式,从世人关注不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那就是:认清自己,战胜自己的贪欲,才是最强有力的,最富有的,做到这步,才能精神长存。

纵观历史,哪一个万古流芳的人物不是如此。

西蜀丞相诸葛亮,正因为认清自己,知道刘备正是自己要等待的那个明君,更知道自己有能力辅佐刘备成就霸业。

当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导致军队惨败,重病缠身,将不久于人世时,托孤白帝城,对诸葛亮说:我儿刘禅没什么能力,你能辅佐他就辅佐,实在不行就取而代之。

诸葛亮忙伏地扣头,以致磕出血来,“主公放心,为了后主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既能了解自己,又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心为了蜀国的江山社稷,呕心沥血,真正做到死而不朽,精神永存。

反观西楚霸王项羽,本来有着足够的实力战胜刘邦,却在鸿门宴后将盛势弄成颓势,全是“不自知”的结果。

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别人几句好话就自我膨胀,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了,心无城府,好大喜功,又优柔寡断,战胜不了自己的贪欲,又没有自知之明,兵败垓下,乌江自刎,把自己活成了一出悲剧那是历史的不然。

活在当下的我们,“自知”“自胜”同等重要,它是立身之本。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自己要有准确的定位。“不为浮云遮望眼”,战胜自己内心的贪欲,淡泊名利,才能活得淡然、坦然、了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知”“自胜”乃立身之本——老子《道德经·德经》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