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上瘾?

用户的上瘾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如下图所示,用户的上瘾模式是由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这一模式循环形成的。这一模型是由尼尔·埃亚尔和瑞安·胡佛在他们合著的《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一书中中提出的。尼尔·埃亚尔曾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与Hasso Plattner研究所任教,并有多篇技术、心理学及商业文章在《哈佛商业评论》《大西洋月刊》、TechCrunch和《今日心理学》等媒体上发表。瑞安·胡佛,曾任撰稿人,长期为《福布斯》《快公司》等媒体撰稿,Product Hunt公司创始人。

触发:是客户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

触发的原理很简单。你加入越多与客户的心理、习惯、需求相关的触发事件,人们就越容易想起你,最后会有越来越多人购买。或是换个方式想,你让人们一直把你的产品放在心上,人们就会采取行动。

触发分类

1、外部触发(最先发挥作用):电子邮件、网站链接、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图标、社交网站的分享

2、内部触发

负面情绪:当用户发现产品有助于缓解自己的烦恼时,就会渐渐地与之建立稳固且积极的联系。

厌倦

孤独

沮丧

困惑

游移不定

正面情绪

渴望从产品中获得愉悦

愿意将好消息与众人分享

如何创造更多触发事件?

要如何创造更多的触发事件?乔纳·伯杰在《病毒营销:让你的产品和想法疯传》中提出了以下几种方式供大家参考:

1、试着连接某种周期性的东西——就像歌手丽贝卡.布莱克2011年发行的新歌《星期五》一样。她的歌被称为“史上最烂的歌曲”,但如果你分析YouTube上每天搜索她的次数,很显然每到星期五搜索次数就会飙高。把名字取为一周的某一天,可以让人每周都想起你,而且真的可以刺激销量。

2、试着从目标客户每天生活中触发得来的想法,找到一个容易记住的信息——例如Kit Kat巧克力饼干经久不衰的“Kit Kat与咖啡”广告。Kit Kat让咖啡休息时间成为让人们想起这个品牌的触发事件,广告推出后,2008年销量上升三分之一。

3、找出让竞争者成为触发事件的方法——某个公共组织善于利用这点。它们打出一支广告,广告看起来就像典型的万宝路牛仔香烟广告,但上面的广告词是“宝贝,我得了肺气肿。这支广告非常有效,很多人表示现在他们只要看到万宝路广告,就会想起那则反烟信息。

最有效的触发事件包括:

1、频繁出现的事物。

2、在人们能行动与购买的情境下出现的触发事件。

3、营造正确的情境,配合观众的习惯与偏好。

4、加上色彩——例如超市里亮橘色的cheerio包装盒。

使用这张检查表看看自己是否有许多触发事件:

行动:上瘾模型的第二个阶段,是人们在期待酬赏时最直接的反应

斯坦福大学说服技术研究实验室的主任福格博士认为,要使人们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动机、能力、触发

1、要促成某种行为,触发、动机和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

2、要增加预想行为的发生率,触发要显而易见,行为要易于实施,动机要合乎常理。

3、人类行为不外乎受三种核动机的影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

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4、时间、金钱、体力、脑力、社会偏差、非常规性等六个因素会对用户的能力产生影响。

能力还会因人因地而异。

产品设计者可以从上千种启发法中选择一些来获取灵感,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多变的酬赏:给客户超出意外的惊喜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期待奖励时,大脑中的多巴胺的分泌量会急剧上升。奖励的变数越大,大脑分泌的这一神经介质就越丰富,人会因此进入一种专注状态,大脑中负责理性与判断力的部分被抑制,而负责需要与欲望的部分被激活。

赏酬分类

社交酬赏:社交联结感和认同感

猎物酬赏:在捕猎的过程中,猎手是为了追逐而追逐。这种心理机制有助于解释现代人需索无度的状态。桑人猎手追逐羚羊时,内心的执念在催促他不断向前;现代人没完没了购买商品时,同样受到了心中欲念的驱使。

自我酬赏:人们在心怀其他欲望之外,还渴望“终结感”。如若给目标任务添加一点儿神秘元素,那么追逐“终结感”的过程将更加诱人。

有关酬赏的几个重要问题

多变的酬赏不免费——洞悉人们真正在意什么:人们对于社交酬赏以及同伴认同的渴望要远远大于对经济利益的期待。

保障用户的自主权——用户有权接受,也有权拒绝

无穷的多变性

投入:通过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培养“回头客”

增加用户投入的方法:

将内容和一项服务相结合——如苹果根据用户在iTunes中收藏的音乐类型为其提供个性化音乐推荐服务。

内容可由享受服务的用户创建——例如用户分享照片、评论、点赞

a.我们总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产品功能上增加客户自主性。付出过劳动的人会给自己的折纸作品附加更多的价值,阿雷利将这种现象称为“宜家效应”。(自己动手折纸的人对自己作品的价值评估是第二组价值评估的5倍,几乎和第三组折纸能手制作的折纸作品价值一样高)。

b.我们总会尽力和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一组研究人员要求一群城郊居民在自己住宅前立一个有碍观瞻的巨大标识牌。上写“小心驾驶”,分成两组参加测试。在第一组中,只有17%的被试居民接受了研究人员的要求,而在第二组中,同意将那个难看的标识牌立在院子里的居民多达76%。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两个被试小组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除外。在要求立标识牌之前大约两周,研究人员曾找过第二组居民,要求他们在自家窗户上贴一个只有三英寸大小的标识,上写“平安行车”,几乎每个人都接受了这一要求。两周之后,研究人员返回,这组居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愿意将小标语换成立在房前草坪上的大牌子。在同意贴小标识之后,房主们更容易接受在自家草坪上立一块有碍观瞻的大标识牌,这表明,人们总会尽力和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那些微不足道的点滴投入,例如在窗户上贴一个小小的标识语,有可能导致未来行为发生巨大的变化。

c.我们总会避免认知失调——酸葡萄心理,不喜他人之喜。(我们的身体对酒精、辣椒素以及使辛辣食物产生热辣感的化合物有一种本能排斥。可是,反复品尝之后,我们会慢慢喜欢上这类口味。看到其他人喜爱这种口味,我们就会多尝上几口,久而久之,我们会渐渐适应这种口味。为避免这种不喜他人之喜的认知失调,我们会慢慢改变自己对过去不喜欢的事物的看法。)

改变用户态度——新行为的发生频次是形成一种新习惯的主导性因素。形成新习惯的第二大要素是行为主体对新行为的态度变化。一种行为要想变成日常习惯,该行为必须有很高的发生频次和可感知到的实用性。以下三种趋势影响着我们未来的行为。我们对事物的投入越多,就越有可能认为它有价值,也越有可能和自己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最后,我们会改变自己的喜好以避免发生认知失调。

点滴投入:利用用户的认识,即使用(个人投入)越多,服务越好。就像一段良好的友谊,投入的努力越多,双方受益越多。

储存价值:为了让使用效果更好,习惯养成类技术会利用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增强体验效果。用户向产品投入的储存价值形式多样,可增加用户今后再次使用该产品的可能性。

内容

数据资料——只要和提供更多的用户数据资料有关,即使点滴努力都会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钓钩,将人们牢牢钓回服务之中。

关注者——用户拥有的关注者越多,Twitter提供的服务价值就越高。

信誉——评分为负数的用户和那些有着良好信誉的用户所受的待遇大大不同。

技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使用一项产品是一种投资和储存价值。一旦用户掌握了某种技能,使用服务不仅变得轻松容易,还会推动用户朝福格行为模式中能力坐标轴的右侧偏移。正如福格所描述的那样,非常规性是一个简化因素,越熟悉某一行为,用户继续使用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加载下一个触发

关键问题

1、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你的产品可以缓解什么样的痛苦?(内部触发)

2、你靠什么吸引用户使用你的服务?(外部触发)

3、期待酬赏的时候,用户可采取的最简单的操作行为是什么?如何简化产品使该操作更轻松容易?(行动)

4、用户是满足于所得酬赏,还是想要更多酬赏?(多变的酬赏)

5、用户对你的产品做出了哪些“点滴投入”?这些投入是否有助于加载下一个触发并储存价值,使产品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提升?(投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