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CCF中国软件大会(CCF ChinaSoft 2022)将于2022年11月25-27日在线上举行举行。预期将有林惠民、陈左宁、邬江兴、何积丰、梅宏、吕建、柴洪峰、王怀民、郑纬民、蒋昌俊等10余位院士莅临。
本次大会主题是“聚焦产教研用协同创新,提升关键软件供给能力”,包括学术、工业、教育等论坛活动40余场,期待您的参与!
目前大会火热报名中!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官方注册通道:
https://conf.ccf.org.cn/chinasoft2022
✦ +
+
论坛巡礼
本文特别介绍将于11月27日举办的【云际计算系统软件】技术论坛。
论坛名称:云际计算系统软件
时间: 2022年11月27日8:30-12:30
论坛简介:
数字时代的蓬勃发展正加速推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互融合,然而物理世界人类复杂交互行为的全域性与数字世界提供算力支撑的资源区域性之间具有天然鸿沟。本质而言,这是以数据洪流、算力需求黑洞等现象为代表的“算力需求无限性”与“算力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系统性矛盾,也是发展中的必然。构建算力资源间的网络桥梁,推动超算算力、通用算力和智算算力等算力资源通过云化接入、云际互联和云际协作等方式形成云际计算生态系统是缓解上述矛盾的有效愿景。
同时,我国已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通过建设若干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这是云际计算范式物化落地的一种典型体现。第六届云际计算技术论坛为从事云际计算系统软件研发、场景创新、技术突破、示范应用和标准研制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提供一个深入交流与研讨的平台,旨在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分享探讨云际计算系统软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成功案例,促进国内产业界与学术界的交流合作,助力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建设。
日程安排
Schedule
嘉宾
王怀民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负责人。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分布计算领域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分布计算模型、技术与平台方面做出系统性和创造性工作,为我国分布计算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为国家和军队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作为重要贡献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
王晓阳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之江实验室高级研究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于复旦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硕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美国佛蒙特大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任职,任终身职正教授、Dorothean冠名教授、项目主管等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分析及系统,主持或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SFC重点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得美国NSF的CAREER Award,现任IEEE ICDE会议系列、IEEE BigComp会议系列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Springer DSE期刊主编,IEEE ICDE 2012及ACM CIKM 2014总主席,WAIM会议系列指导委员会主席等。
报告题目
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云际计算方法
摘要
云计算已成为向各种应用程序提供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然而云计算服务模式仍然基于在启动任务之前获取单个云计算提供商的服务而进行,这要求对任务与服务的匹配有很深的理解,提出相对硬性的服务需求,之后的伸缩调整也在一个云计算提供商的资源范围内进行。对此,我们提出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观点,即设想一个系统,基于对计算任务通过自动注释或人工注释,达成计算需求的灵活分解,允许从不同类型的提供商动态获取合适的同步或异步、同构或异构服务,用一种自动化的过程来完成给定的任务。之江实验室正在这方面进行努力,构建“之江攸连系统”,对以任务为中心的云际计算方式进行探索。
王升东
中国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云产品团队副处长
具有多年的IT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运维经验,曾是数据中心专家团队最年轻的成员之一;现负责建行云的建设、规划和架构管理工作,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获NIISA联盟2020年度、2019年度科技创新特等奖,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2021)”等奖项;同时也是信标委云建设与应用专题工作组的主要成员,深度参与云计算领域基础性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
报告题目
协同融合四多架构,赋能智慧金融与生态——建行云思考和实践
摘要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转向数字化平台化经营,以安全可控的方式充分发挥云计算的生产能力成为必然选择。一般机构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应对数字化平台化发展所需的差异化服务、多元应用场景时,在安全控制、风险隔离和算力协同等方面存在众多不足。建行云构建了同业独有的“多区多地多栈多芯”四多融合架构,满足各项标准规范和监管合规要求,兼具自主可控能力,同时充分融合、高效发挥各区域的算力协同能力,以科技赋能全行智慧金融与生态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算力作为内生动力,服务数字化发展的建行道路。
朱大伟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图产品中心政策标准总监
深耕导航电子地图行业15年,具有丰富的导航电子地图设计和开发经验,主导了多种导航地图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大量的社会化应用。带领团队开创了智能驾驶高精度地图产品设计的新思路,推动了业界从导航电子地图到高精度地图设计的思维转变,完成了多项高精度采集、点云精度优化等重大课题攻关。践行行业共同发展的理念,参与了多项高精度地图国家政策的咨询调研,牵头2项高精度地图国家标准,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十多项,推动了行业的标准统一和产品发展。
报告题目
云际计算助力高精度地图量产与关键技术突破
摘要
重点介绍了高精度地图的产品形态和发展进展,提出了面向从L0到L4级自动驾驶的从停车位到城市道路、高速道路,再到城市道路和停车位的全场景的完整的地图解决方案,建立了基于地图的自动驾驶车道级、道路级及停车场导航的各种工况的路径导航与定位服务;并着重针对高精度地图快速更新面临的数据源、融合算法、法律法规等行业难题提出了系统的云际计算解决方案,让高精度地图向满足自动驾驶车辆的实时更新需求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袁晓慧
迪迈数码科技公司任总经理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砂石协会理事单位委员,CMMI专家。多年来在科技行业上市公司、世界500强央企从事研发与管理工作,参与过省级科研课题、国家邮储、全国工商银行数据大集中、全国移动运营商计费与业务支撑系统等大型项目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报告题目
云际赋能的智能矿山安全监管场景创新
摘要
智能矿山被科技部列为首批支持建设的十个“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之一,运用新一代自主可控信息技术达成井工矿“数字网联、无人操作、智能巡视、远程干预”的常态化运行示范采掘工作面,全面提升我国矿山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意义重大。报告围绕智能矿山的数字化全景图,矿山本质安全体系的建设要求,业务痛点和技术难点,以及基于云际计算技术赋能智能矿山智慧安全监管的技术途径等进行了系统性介绍。
Tian Gu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WPI)
She earned her Ph.D.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designing systems mechanisms and policies to handle trade-offs in cost,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for emerging applications. Specifically, she has worked on project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ystems and machine learning, secure machine learning, cloud/edge resource management, big data frameworks, deep learning inference, distributed training,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and AR/VR. Her recent work focuses on improving system support for deep learning an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deep learning in AR/VR. She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RII award, the MMSys 2020 best paper award, and the 2022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by a Young Alum from The Mann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UMass Amherst.
报告题目
建设可持续云——利用能源系统虚拟化推动低碳云际边缘计算
摘要
Cloud platforms' growing energy demand and carbon emissions are raising concerns about thei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he current approach to enabling sustainable clouds focuses on improving energy-efficiency and purchasing carbon offsets. These approaches have limits: many cloud data centers already operate near peak efficiency, and carbon offsets cannot scale to near zero carbon where there is little carbon left to offset. Instead, enabling sustainable clouds will require applications to adapt to when and where unreliable low-carbon energy is available. Applications cannot do this today because their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are not visible to them, as the energy system provides the rigid abstraction of a continuous, reliable energy supply. In this talk, I will advocate for a “carbon first” approach to cloud design that elevates carbon-efficiency to a first-class metric. To do so, we argue that cloud platforms should virtualize the energy system by exposing visibility into, and software-defined control of, it to applications, enabling them to define their own abstractions for managing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their own requirements. For example, cloud platforms are already building out distributed edge infrastructure, which can reduce renewable unreliability.
汤咏林
先后任职于国内两Top甲级导航图商共16年+
历任RD、PM、TCS、产品PM、产品开发总监、战略企划总监、产品拓展与策略总监等,擅长导航地图产品、自动驾驶地图产品、定位服务产品以及自动驾驶地图标准法规等领域,近年牵头、参编、审查、第三方咨询等涉及高精地图与定位及V2X方面的标准、行业报告等百余项。
报告题目
云际协作赋能众源高精地图的思考
摘要
众源高精地图数据收集、处理、发布共享、安全等面临的挑战、应对、趋势等。
崔兆鹏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2017年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0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视觉和几何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三维计算机视觉,主要从事基于视觉信息的三维感知与理解,具体包括三维重建、SFM、多视角立体几何、三维场景理解、SLAM等。曾获机器人领域顶级会议ICRA 2020机器视觉最佳论文提名和IROS 2021安全、安保和救援机器人最佳论文提名。
报告题目
基于云际分布式计算的三维重建与定位技术
摘要
作为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三维场景重建和定位技术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元宇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传统的基于视觉信息的三维重建和定位算法一般效率差、精度低、地图更新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云际分布式计算的三维重建与定位系统。首先利用分布式计算,针对三维重建流程的特性,设计了大规模云际分布式三维地图重建系统,有效地提升了三维重建的效率;同时充分利用了端边云协同计算的能力,搭建了端边云协同下的实时定位跟踪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维地图的快速动态更新。
李振宇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大学岗位教授
曾在CMU、NICTA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测量,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863/973课题等,研究成果发表在SIGCOMM、INFOCOM、IMC、IEEE Trans等领域著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部分成果被阿里巴巴、华为、快手等实际产品采用部署,服务上亿用户。担任INFOCOM(2019-2023)、ICNP(2019、2020、2022)等国际会议的TPC成员。2017年度入选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2020年获得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报告题目
面向云际计算的网络测调
摘要
云之间高效数据传输是云际计算的重要使能技术。网络测调通过对流量、通信模式等测量与分析,设计流量与资源调度方法,实现数据高效传输。本报告将首先介绍软件定义广域网流量的测量分析,重点关注时延敏感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通信模式、时空动态性与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GCN的时延敏感业务流量预测方法,在满足SLA的前提下,提升广域网带宽利用率。接着,以分布式深度学习的训练为例,通过测量分析,发现稀疏训练参数“热度”的重尾分布特性,并据此设计基于在网计算的训练加速方法,通过网络内梯度聚合大幅减少传输数据量,提升训练效率。最后,对面向云际计算的网络传输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论坛主持人
王意洁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沙市三八红旗手。国家教育部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学术骨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骨干。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信息存储专委秘书长,《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和专刊主编。从事大数据与云计算前沿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出版专著3部,在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论坛召集人
陈志峰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应用与服务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软件工程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工信部海峡两岸云计算分论坛软件标准组大陆组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云计算标准测试组组长。长期从事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承担和参与了20余项云计算、中间件等领域国家标准的标准研制工作,是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云计算 云际计算参考架构》召集人和编制人,承担和参与10余项“核高基”重大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制造专项等国家重点项目研制工作。支撑工信部《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等相关政策文件编制工作和地方宣贯工作,以及《云服务运营能力通用要求》国家标准的IaaS、SaaS测评工作。
王伟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发表论文7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2项(转让2项)。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中科院先导A类专项、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等课题任务,成果转化到华为、阿里以及国产基础软件骨干企业,在党政、金融、能源、交通、互联网等领域批量应用,参与制定多项国标、行标、团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二等奖3项。兼任中国电子学会软件定义推进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副秘书长等。
史佩昌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
长期从事系统软件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国防科技基础加强等多个相关课题,在Arm64架构自主安全操作系统设计实现、云际计算分布系统构造演化机理、区块链系统分布一致性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高水平期刊/会议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担任IEEE JCC 2020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荣立三等功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