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人得阅读技巧,值得我们收藏!



阅读是使我们保持进步的一个重要习惯。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是良师。

当我们孤独时候书可以陪伴,教我们很多道理,是益友。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日积月累,可以使人的气质发生变化,气场更足,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可以说阅读是这个世界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有哪些名人的阅读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一.钱钟书的追本求源读书法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蓝田师范学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他的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围城》等。

钱钟书平生酷爱读书,他说:“只要有书可读,别无索求。”

他的追本求源学习法,就是在阅读时发现问题,然后联系多种读物,经过分析、比较、求证,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

也就是我们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为止,每一个问题都得明明白白,绝不敷衍。

我有时候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懒惰,懒得去查,懒得去思考,结果问题越堆越多,一想到有那么多不懂的,就更不想去查了,直接影响了看书的进度。


二.鲁迅的“随便翻翻”读书法

鲁迅一向反对“读死书”,提倡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鲁迅在1934年写过一篇叫《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这种读书方法。

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鲁迅还说:要想得到一点东西不容易,“随便翻翻”却可以帮助我们广收博采,积累和获得学问。

据不完全统计,鲁迅的藏书现在还保存着的,就达3800多种,1.2万多册,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鲁迅“翻”过的。


鲁迅还把“随便翻翻”作为一种调节读书空气、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

当他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把“随便翻翻”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确能恢复疲劳。

鲁迅还认为,书“翻”多了,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因为“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从而收到沙里淘金的好效果。

鲁迅提倡青年人要多翻本专业以外的书籍。

他说:“倘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与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意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博才百家,取其所长,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

像我这样偏科的人,读书会倾向于读自己喜欢的,对于不感兴趣的书,很少主动去阅读,鲁迅先生的这个读书方法,简单很容易行动,让我有了兴趣去看看别的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广度,以减少受骗的几率。


三. 茅盾的“三遍”读书法

茅盾是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他的著作很多,《子夜》、《林家铺子》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人们称他为“文学巨匠”。

“三遍”读书法是茅盾先生在1 942年总结出的一种粗精结合、学用结合、多次反复的读书方法。

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矛盾“三遍读书法”指的是:

第一遍: 粗读

粗读的要点是“快”、“全”、“粗”。

“快”即粗粗地、泛泛地快速把书读完;

“全”即概要了解全书的内容,留下初步的整体印象;

“粗”即不必仔细推敲、研究,但要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及不懂的地方做记号,留后处理。

第二遍:精读

“精读”的要点是“慢”、“细”、深”。

即要读准字音,理解词句的意思,并细细咀嚼,反复推敲以深入到文章的内层,把握住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写作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倡导的思想、观念。

第三遍: 消化

在粗读和精读的基础上,边读边思,反复琢磨,细细品味,在理解的基础上梳理精华知识,并学会运用,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只要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阅读规律,根据书籍的不同内容,有的需要大致浏览,有的需要仔细回味,有的需要慢慢咀嚼,这样你在书香的沐浴中,就会享受到文化给你带来的心灵丰盈、智慧萌生。


想要拥有强大的内心,则需要读更多的书来汲取养分。

希望我们即使身处繁华,内心依旧能寻得一处静谧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名人得阅读技巧,值得我们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