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星海:怀念旧时光

转眼间,职业生涯已过大半,曾经向往的未来,已经到来;曾经追求的梦想,也在时代的推动和个人努力下,小有实现。然而,最近却时常怀念旧时光,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一幕幕场景,成了珍贵的回忆和想念。

我们70后刚参加工作时,适逢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建成投产的大型国企,大部分员工是首次入职,企业和员工的愿景、成长需求高度一致,所以虽然地处太行山脚下的乱石滩上,也挡不住处处生机勃发,充满希望。那时员工流失率非常低,偶尔有一个离职的,大家都会为之惋惜。

那时大家工作目标一致,生活内容单纯,也没有后来的房贷、孩子教育、医疗等现实压力,远离城市的企业和生活区仿佛一处世外桃源。同事们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8小时的工作上,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生活区有职工餐厅、运动场、舞厅和文化宫等各种生活设施。白天在厂里员工们奋战各种产量指标挥汗如雨,单位与单位间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晚饭后,爱动的年轻人去舞厅跳舞;爱好读书写字的去文化宫安静地读书,练习书法;室外的灯光球场总有或半场或全场的职工篮球赛……企业工会定期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都是人才济济,唱歌的、画画的、写字的、打球的,员工在各自业余爱好的领域,不少达到了专业水平。

没过几年,年轻员工先后结了婚,并陆续分到了企业生活区配套设施齐全的宿舍或单元房。大家在一个小区住着,关系好的朋友和同事之间喜欢串门,不上班的时候,你到我家坐坐,我到你家聊聊,相互分享一下工作上的趣事,彼此参考一下家里新添的一个什么物件……聊着兴起,喝几杯小酒,打几圈牌也是少不了的。

那时候年轻人结婚大部分是“裸婚”,有什么条件就什么条件,除了个别家庭条件好些外,大都是从学校毕业背着一个铺盖卷来到这片热土,从零开始成家立业。有的甚至是领完结婚证两张单身楼的小木床拼一起就做了婚床。家徒四壁起步,以后每个月发工资置办点家居用品,这个月添个电饭锅,下个月添一套茶具……日子就这样在一次次小小期待被满足的过程中,幸福地滑过。

我们几家好朋友中,一家男主人做卤面是一绝,大家想吃卤面了就嚷嚷着一起去他家吃。他会一边做,一边给我们讲,要先煮排骨,排骨煮好后,把蒸好的面过一下排骨汤,然后再蒸,这样蒸出来的面柔韧且入味。另外一家女主人特别会做烩面,他们夫妻俩隔三岔五就会张罗大家过去饱吃一顿,那木耳肉卤浇在烩面上的滋味,是我至今难忘的一道美味。

十几年后的一天,儿子给我推荐韩剧《请回答1988》,他说妈妈那不是我小时候的事情吗?张阿姨送来一盘泡菜,李叔叔拉我爸去喝酒,楼前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是的,孩子的记忆没错。孩子们去疯玩的时候,大人们会相约绕着小区花园散步,嘴里琐碎地交流着各自家里的那点烟火人生。

那时候,我们住的房子很小,偶尔也会幻想一下,将来要是能住上大房子该多好;那时候,我们很少下馆子吃大餐,也曾想能有那么一天想吃什么就去吃什么该有多痛快;那时候,没有网购,朋友同事会定期相约去市里购物,然后回来相互分享品鉴一番;那时候,大家出门都是坐公交车,至于私家车,是偶然会闪过脑海的美好梦想。

后来,一家一个孩子出生了。每家孩子们出生的时候,关系好的几家同事朋友会以家属身份在医院等着,直到把母子接回家。由于年龄相仿,孩子们从襁褓中开始,就在一起成长,今天你家孩子会笑了,明天我家孩子会叫妈妈了,小孩子还会高兴地捡大孩子的衣服穿。记得刚入冬的一天早上,邻居家比我家孩子稍大一点的小男孩敲门,我打开门一看,这孩子抱着两个小棉裤口齿不清地说,天冷了,奶奶让给弟弟送棉裤。如今这两个孩子虽然各奔西东,但是相互提起来并不生分,仿佛多年兄弟。

孩子再大一些,开始自己结伴玩耍,楼下的高声喧哗、楼道里的嬉笑打闹几乎不绝于耳。小家伙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学会的,万圣节成群结队地扮成稀奇古怪的模样,挨家挨户敲门求糖果……曾经以为,这样的生活是人生常态,会永远在。可是,时光留不住,转眼东流去。

后来,房子变大了,不少家庭搬离了厂区生活区定居到了市里;孩子们长大了,纷纷离家外出求学;私家车不仅普及了,而且还不断升级换代;吃的喝的丰富了,以前想吃的大餐如果愿意可以经常吃;只要时间允许,旅行也成了各家的日常安排……可是,为孩子上学焦虑、为生存压力奔波、为满足更好生活的各种欲望,渐渐成了大家日常生活的主色调,那无忧无虑地聚在一起吃卤面的畅快场景,那一群孩子在楼梯里闹腾的欢笑声,那晚饭后和姐们相约一起小区散步聊家长里短的惬意……成了过往云烟。

当时只道是寻常,待到懂时已沧桑。不止一次幻想,如果能够从头来过,我不会过多期望房子尽快变大、汽车档次更高、孩子尽快长大,而是会珍惜并享受当时的寸寸光阴,品着日子、不慌不忙走到现在。

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还好,人至中年的我们,还有一个完整的下半场,可以更好地纠偏补短,完善人生。

怀念过往,珍惜当下,希望未来回首时,心中只有从容,再无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湛蓝星海:怀念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