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见效

62到67页《静悄悄的革命》354天  20190819

图片发自App


改变教学首先要有相互开放的教室,这是改革的第一步,而先生所提倡的是合作性的同事关系。

这种关系关系着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而要构建这种关系,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困难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现实中已经形成了互不干涉的私下默契,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同样的也不希望别人来干预我的工作。

其二,现有教师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即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中当然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别人100%的肯定。

其三,迄今为止的学校培训、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法存在问题。因为在这些培训中,仍然承袭着规定统一方针和统一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这样一来,在研讨会上意见鲜明、强烈的人的看法成为中心,从而将研究着朝着压制各种参与者的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其四,教学研究方法上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参观公开课接下去的环节就是相互评论,评价这个课哪里上的好,哪里上的不好,这种方式会往往让上公开课的教师有抵触情绪,觉得上这样的课没趣。所以,在学校进行改革的第一年,让所有的老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并且目的还要以革除各种各样的陋习为目的。

为了实现所有老师能够在同事面前公开授课,必须有两个先决的条件:

一是校长的领导能力,因为只有校长能要求,不肯上公开课的老师打开他的教室门,而靠教师之间的关系来解决这一障碍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个条件是充实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研究的活动次数是必须保证的,并且在开展活动中,应该针对事实的事例进行相互学习,而往往在现实中都特别注重事前花时间,实际上应该把时间花在事后的充分讨论上,这样的收获会更大。

总之,在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年,就要在这些方面发起不间断的挑战,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使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让所有参加的老师都能愉快的参加教研活动。

不管是现实中的困难,还是学校要让老师真正全部参与到教学研究之中,从老师或者校长的角度,都必须牢牢把握住一个字——真。

因为再好的目标和方向,如果你压根就不去想,这些目标和方向,对你不会有一点的吸引力,你不会有任何动力,只是敷衍了事。

无论是原因还是条件,因为真,所以才会去想,去做,去反思,去面对。一切都不是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当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更容易团结起来,真正在研讨上下足功夫。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学校来说,真想,当然是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但这个真首先应该表现在学校的领导校长身上。毕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这个真会让学校的氛围特别好,会让所有真想做的老师,立马紧紧的团结在校长的周围,容易形成一股合力,更容易抛弃过去的那些旧的陋习,一门心思的,在工作岗位上,找乐趣、搞研究。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一“真”见效之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真”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