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近代史》1230

林则徐知道当时的国家是需要改革的,但是他并没有公开说。作者在这一点,是指责他自私的。

是林没有勇气吗?我想,跟当时的社会风气绝对脱离不了干系。

看待这一个问题,可能要和人的心理相联系。

如果当时的社会,很多人都选择了沉默,那么林则徐只是随大流的一个人,虽然内心想做点什么事,但现实让他选择了闭嘴。这个现象符合心理学上的“旁观者效应。”

比如:在大街上有个人摔倒了,一个人经过的时候,也许会帮忙,一群人经过,每个人都选择无视,那么就有更多的人选择无视。

因为人们会比较,他都没做,我为什么要做,做了也许会对我不利。

人都是自私的,当然,这里的自私没所谓对错。

看现在,这种情形依然存在。枪会打出头的鸟,也许鸟会飞得很快,到达更远的地方,也许,鸟在下一刻就中枪倒在了地上。

归根到底,一个人行不行动,跟他的观念有很大关系。

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不能固化,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有出路。

看历史是最好的反思方式,现在开始也不算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中国近代史》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