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能成为消费者的“上帝”

近期,关于特斯拉汽车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令人费解的是,作为产品供应方,特斯拉不仅没有为消费者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和困难,反而以“决不妥协”的傲慢态度,趾高气昂的俯视消费者群体,直到被各大官媒质问“责任何在?担当何在?”的时候,才在深夜道歉改口,但依旧摆出了“对不合理诉求决不妥协”的强硬态度。频频发生的事故表明‘特斯拉刹车失灵’已非个案,甚至不排除这是特斯拉车辆的共性问题,对于中国消费者合理合法的维权诉求,特斯拉居高临下、“以实力对话”的美式傲慢一以贯之,令人生厌。由于“刹车失灵”等事故频发,潜在的社会危害巨大,公众对于特斯拉“刹车失灵”的疑虑并未因此消散。

“维权无解”超乎社会认知与汽车行业想象 。一方面,尽管有法可依,但受检样本过少,而抽查方式无法客观地反映出质量问题,也让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只能局限于个体维权,消费者个体维权,需要通过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来证明自己没有误操作,这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也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另一方面,特斯拉的很多新技术,只有它自己能检测,国内很多检测机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设备,这种优势让特斯拉成为“运动员和裁判员”,也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一种近乎无解的境地。

“美式傲慢”激起公愤,“叫停”特斯拉刻不容缓。旷日持久的“维权无解”窘境,逼得消费者采取了较为极端的维权方式。诚然,这一方式不值得鼓励,但若不是特斯拉的傲慢回应,无限拖延……消费者也许不会车舟劳顿地远赴千里之外的上海维权。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特斯拉不安全事件“花样”频出,不但给车主出行造成安全事故,也令社会公众产生恐惧。但是,每逢出事,特斯拉无一例外地第一时间“甩锅”,也频繁被“打脸”,却始终没有吸取教训。因此在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之前,相关主管部门应责令特斯拉立即停产、停售整顿,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进而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

但法治是要求理性的,换句话说就是得“讲道理”。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合理诉求,个人不能采取极端方式,企业也不可以傲慢不讲理。法治强调公平,不论是谁对事实的认定有疑问,都应该把证据拿出来,请独立的机构进行认定,不能全凭消费者或者企业的一言之词。法律保障双方的权利,就需要双方履行相应的义务,尤其是客观上强势的企业一方,更应以谦和的态度、务实的举措解决消费者的合理维权诉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特斯拉不能成为消费者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