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9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52课/总第960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曰:“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
译文:
文中子说:
“诸侯不献诗,天子不采诗,乐官不知雅正之道,史官不明得失之理。
唉!这样已经很久了,怎么能不续修《诗经》呢?”
感受:
《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中华文明,
薪火相传,
以引后来人。
二一附曰:
诸侯贡诗,天子采风,
乐官达雅,国史明变。
诗辑风雅颂
史册记九经(径)
以益后来人
薪火传文明
如是中华五千年
且为往圣绝学
代代有相传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8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51课/总第959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曰:“《春秋》作而典、诰绝矣,《元经》兴而帝制亡矣。”
译文:
文中子说:
“《春秋》产生是因为典诰不存,
《元经》兴起是因为帝制消亡。”
感受:
经引后人,
圣人述之。
二一附曰:
典诰绝而春秋作
帝制亡而元经续
良工心独苦
得失寸心明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7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50课/总第958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薛生曰:“和,殇之后,帝制绝矣,《元经》何以不兴乎?”
子曰:“君子之于帝制,并心一气以待也。倾耳以听,拭目而视,故假之以岁时。
桓、灵之际,帝制遂亡矣。
文、明之际,魏制其未成乎?
太康之始,书同文,车同轨。
君子曰:帝制可作矣,而不克振。故永熙之后,君子息心焉。”
曰:“谓之何哉?《元经》于是不得已而作也?”
译文:
薛收说:“自汉和帝,汉殇帝以后,帝制断绝,为何于此不续《元经》以振王法?”
文中子说:“君子对于帝制,可谓同心同德等待其复兴。
皆侧耳倾听,拭目以待,恒,灵,等待了一段时间而终不复兴。
自汉和帝,汉殇帝绵绵至汉恒帝,汉灵帝之时,帝制消亡。
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未能平吴,蜀一制天下。
西晋太康初年,司马炎在位期间社会得以恢复,江山一统,君子说,帝制可以振兴了。
然而却不能实现。
因此永熙年间西晋惠帝司马衷痴呆不能任事,国政遂乱。
以后,君子皆心灰意冷,说,谈论帝制又有何用?
于是便不得已而作《元经》!”
感受: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保留传统的文化,就所知道的,把他继续起来,流传下来。
孔子的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等六经文化的整理,只是承续前人,并没有加以创作。
信而好古,不是迷信,是真信,加以考证过的真信。
譬如我们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的《书经》,也叫做《尚书》,第一篇是从《尧典》开始,孔子当时删诗书,为什么《尚书》将尧以前的删除呢?因为尧以前的文献不够,他不敢轻易断言,所以历史资料的文献,自尧这个阶段开始。他在这里说自己“信而好古”,就是说明他作学问的态度,实在非常相信而喜欢传统的文化,把它保留下来。
圣人元处通达,所以述而不作。
为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得已而作之。
二一附曰:
君子帝制,心一以待。
倾耳以听,拭目而视,假以岁时。
桓、灵之际,帝制遂亡。
文、明之际,魏制未成?
太康之始,书文车轨。
帝制可作,而不克振。
永熙之后,君子息心。
厚德载物尊德性
与时偕行道问学
历史以时间为经
见得圣道帝制之沧桑
君子起而述之
以为经径引后人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6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49课/总第957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或问:“志意修,骄富贵,道义重,轻王侯,如何?”
子曰:“彼有以自守也。”
译文:
有人问:“修养心志而藐视富贵,重视道义而轻视王侯,这样如何?”
文中子说:“那便有了自守之道。”
感受:
《荀子·修身》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
原本隐明,内照形躯。
二一附曰:
志意修,骄富贵,
有以自守也。
道义重,轻王侯,
有以自守也。
志意修,道义重
心有所止
心能知止身自守!
骄富贵,轻王侯,
心有所定
心有所向
以身守道其如是!!!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5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48课/总第956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改元立号,非古也,其于彼心自作之乎?”
译文:
文中子说:
“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并非古制。
应该是那些君主自作主张吧?”
感受:
改元与后来的年号还是有区别的,在年号之前是用王号纪年的,如秦始皇元年,无年号。然后按二年、三年往下推,一推到底,直到新王嗣位,才宣布改以元年纪年,所以叫做“改元”。
在计数概念中,“元”本来等同于“一”,但古人有个习惯,“言数多不云一”,故孔子作《春秋》,记王公即位的第一年为“元年”;记一年开始的第一月为“元月”;记第一月开始的第一天用干支纪日(后人称为“元旦”)。这种纪年的方法,被后世儒家视为“春秋大法”的重事加以宣扬,历代修史也都称一年为元年。所以,从先秦到西汉初,每逢改元之年,就意味着更换天子或诸侯,因为只有新王即位才能改元。
但是到了汉文帝之时,由于受方士“望气术”伪造“祥瑞”征兆的欺骗,当了17年皇帝之后,不等新君嗣位,又宣布中途改元(即第二次改回元年纪年),因为当时还没有年号,两个“元年”太混淆了,只好把第二个“汉文帝元年”改称“后元元年”,以示区别。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嗣位后,又效仿他父亲,在位期间就中改元,而且改过两次元,便称为“前元”、“中元”、“后元”。
二一附曰:
改元立号
以为标识
以誌其向
都是一心生象所然。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4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47课/总第955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元经》其正名乎?皇始之帝,征天以授之也。晋、宋之王,近于正体,于是乎未忘中国,穆公之志也。齐、梁、陈之德,斥之于四夷也,以明中国之有代,太和之力也。”
译文:
文中子说:
“《元经》意在正名吧?
称皇始年间北魏之君为帝,是依据天命而授予的。
称晋朝,宋朝之君为王,是因为他们接近正统,没有忘记统一中原,这也是晋阳穆公的心意。
齐,梁,陈三朝德行亏缺,将他们贬斥为夷,以此表明主宰中原之名已为北魏所代,这都是太和之政的功劳。”
感受:
皇始之事,
指北魏开国之初的皇始年间,道武帝拓跋珪励精图治,军事上统一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政治上选贤任能积极学习中原政治制度,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正宗,经济上与民休息,使社会生产得到有效恢复。
太和之政,
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
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冯太后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再颁俸禄制,孝文帝深受影响。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收藏古今汉家典籍,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废太子元恂。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史称“太和改制”,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于军中积劳成疾,临终仍心怀“仰光七庙,俯济苍生”之志,后驾崩于谷塘原行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孝文,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3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46课/总第954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贾琼为吏,以事楚公。将行,子饯之。
琼曰:“愿闻事人之道。”
子曰:“远而无介,就而无谄。泛乎利而讽之,无斗其捷。”
琼曰:“终身诵之。”
子曰:“终身行之可也。”
译文:
贾琼为官奉侍楚公,临行前,文中子为他践行。
贾琼说:“请您讲讲奉侍人主之法。”
文中子说:“恭而远之而不孤傲特异,亲近而不谄媚。
广泛围绕利益去委婉进言,不可急于求成自取祸端。”
贾琼说:“我会终身诵习这些教诲。”
文中子说:“这些话会终身受用。”
感受:
不惟事人也,处世尽宜然。
二一附曰:
事人之道。
远而无介,就而无谄。
泛利讽之,无斗其捷。
终身诵之,终身行之。
师父者
为师为父
弟子远行
其言殷殷
言传身教
自在自得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2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45课/总第953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宇文化及问天道人事如何。
子曰:“顺阴阳仁义,如斯而已。”
译文:
宇文化及问天道人事之理。
文中子说:“遵循阴阳之道,仁义之理,如此而已。”
感受:
宇文化及(?~619年), 本姓破野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人。
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 。
宇文化及出身京兆宇文氏,贪婪骄横,不循法度,举动轻薄。
门荫入仕,起家千牛备身。保护晋王杨广,迁太子仆,深得宠信。
隋炀帝即位后,授太仆少卿,贪婪妄为,横行不法。违背禁令,互市突厥,下狱论死。
得到南阳公主出面求情,免罪为奴,起任右屯卫将军,掌管禁卫军。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发动江都政变,弑杀隋炀帝,拥立秦王杨俊之子杨浩为傀儡皇帝,自称大丞相,率军北归,被魏国公李密击败。随后自立为帝,国号为许,年号“天寿”。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与其二子被夏王窦建德擒杀。
二一附曰:
天道人事。
阴阳顺义,如斯而已。
寥寥数语间
天理昭然
点不醒蠢驴
奈何奈何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1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44课/总第952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或问韦孝宽。
子曰:“干矣。”
问杨愔。
子曰:“辅矣。”
译文:
有人问韦孝宽。
文中子说:“是护国良将。”
又问杨愔。
文中子说:“是辅国能臣。”
感受:
韦孝宽(509年~580年),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
京兆杜陵(陕西省西安市)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
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后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镇守东西外交界的军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高欢率大军进攻包围玉璧,韦孝宽军力为劣势,但运用地形和战术守城,高欢运用各种战术攻城皆不克,东魏军围城五十馀天,兵力损失惨重,最后退兵,高欢回师后病死。
玉璧之战为东、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之一,原本较弱小的西魏,经此战后粉碎东魏想要灭亡西魏的企图。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统一北方。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破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大象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580年12月19日),韦孝宽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使持节、太傅、上柱国、怀衡黎相赵洺贝沧瀛魏冀十一州诸军事、雍州牧,谥襄公。
杨愔(511年~560年),字遵彦,小字秦王,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
南北朝时期北齐宰相,北魏司空杨津之子。
出身弘农杨氏,风度深敏,言论高雅。
建明二年,宗族为尔朱氏所灭后,辗转投奔高欢,深受重用。起家行台郎中,累迁吏部尚书,迎娶太原公主,封华阴县侯。作为太原公属官,辅佐高洋建立北齐,历任侍中、尚书仆射,迁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封开封郡王。高洋临死时,选为少帝高殷的顾命大臣。
乾明元年(560年),图谋诛除常山王高演和长广王高湛。高演发动政变,杀死杨愔,时年五十岁。天统年间,追赠司空。
二一附曰:
护国良将,辅国能臣。
子之翼之,于时保之。
千年万载,名在青史。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10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43课/总第951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多言,德之贼也;多事,生之仇也。”
薛方士曰:“逢恶斥之,遇邪正之,何如?”
子曰:“其有不得其死乎?必也言之无罪,闻之以诫。”
译文:
文中子说:“多言损害德行,多事危害性命。”
薛方士问:“遇到恶行就予以批评,遇到邪行就予以纠正,这样做如何?”
文中子说:“这样做恐怕会不得善终?
要进言务必巧妙委婉,使进谏之人不会获罪,听谏之人引以为戒。”
感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不得其死乎,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言子路以刚,必不得其以寿终。
啐啄同机,
啐,雏鸡欲出时以嘴吮卵壳声,
啄,母鸡欲使小鸡出壳而吃壳。
小鸡要孵出,母鸡和小鸡必须里应外合地弄破蛋壳。
比喻机缘相投或两相吻合。
二一附曰:
多言多事,德贼生仇。
“逢恶斥之,遇邪正之,
不得其死!!!
言之无罪,闻之以诫。
以为前提!!!
师徒一席话
尽道得中道之妙窍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09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42课/总第950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曰:“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
天子而战兵,则王霸之道不抗矣,又焉取帝名乎?故帝制没而名实散矣。”
译文:
文中子说,
强权之国角逐于武力,
称霸之国角逐于智谋,
王业之国角逐于道义,
帝制之国角逐于仁德,
皇道之国角逐于至善无为。
贵为天子而与他国刀兵相见,就连王霸之国都比不上,又哪会有帝国之名呢?
因此帝制走向没落,于是帝制之名与帝制之实便不复存在了。
感受: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二一附曰:
强国战兵,霸国战智,
王国战义,帝国战德,
皇战无为。
天子战兵,王霸不抗,焉取帝名?
故帝制没,
而名实散。
圣人之道
因应俗世而导之
淤泥见红莲
万世当下见太平!!!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08月08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241课/总第949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曰:“王泽竭而诸侯仗义矣,帝制衰而天下言利矣。”
译文:
文中子说:
“王道衰微则诸侯推行仁义,帝制没落则天下追逐利益。”
感受:
《论语·季氏》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二一附曰:
王泽竭处,诸侯仗义!
帝制衰时,天下言利。
君子视此
早作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