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即菩提——读《得未曾有》有感

过一种安静而波澜不惊的生活,从内心到言行,这是我所向往的。只是修炼不够,功夫太浅,总免不了处事偏激,言语激烈。因为职业,整天与一群躁动不安的孩子一起,气场很难安静。遇到调皮捣蛋,更是厉声呵斥,动作夸张。一个小学老师能平静然而温和地完成教书和育人两件大事,至少心态已到达了至高的境界。所以有意识地看一些让人安静的书,成了我人生的必修课,阅读也是一种修炼吧。

最近买了一堆适合在安静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下读的书,关于中医的,关于古诗词的,还有一本安妮宝贝改名为庆山后的书——《得未曾有》,她的书名向来有点玄机,这本也不例外。我跟与这本书有很深的因缘,上半年在网上的一则书讯里看到,当时就有想收藏的冲动。也许是机缘未到吧,一直搁着,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后来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甚是喜欢。读了这本书的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作者安妮宝贝。我喜欢她是因为这是一个“有时过于专注,而遗忘了这个世界的热闹”的人,一个安静的写作者,与外界很少互动而又深受读者喜欢的作者,把写作当作一种内心的倾诉,写作是为了试图发现和寻找自己。这一切就足以让我喜欢上安妮,虽然以前不曾看过她的书。

这几天利用零碎的时间读完这本书,因为喜欢,所以逐字逐行,读得甚是认真仔细。因为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读,所以只能利用午休时躺在床上看一会儿,或晚上入睡前。喜欢安的叙述节奏,散淡、漫不经心,且又娓娓道来,读着书仿佛在听一曲舒缓的轻音乐,又仿佛在跟一位老友或邻居拉着家常,轻松而愉悦。我对有文采且会思考作家有一种固执地偏爱,安妮就属于这一类作家。通过叙述一件事,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也一并表达出来。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游历中遇到四个人记录下来,一个诗意的厨子,一个诗意的摄影师,一个诗意的年轻僧人,还有一个八旬老人,一个诗意的古琴弹奏者。

最喜欢厨子,南通人,却带着妻子隐居杭州的双灵村,做菜、酿酒、画画。用九个月的时间,从设计到建造,完成了一个诗意的园子,名曰醉庐。园子里梨花、荷塘、竹子、丑石……

古朴且诗意。以最传统、最原始的酒窑酿出来的酒名曰梨花陈酿,听这酒名就令人心醉。做菜时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专注而苛求,对食材的选择更是苛刻,那份认真劲儿,令人肃然起敬。节做菜时如修行者入定,此时厨房就是他的道场,就是他的整个宇宙。醉庐虽然隐于村野,可食客慕名而来。可惜的是每日最多只能招待50人,需预订。字里行间说不尽的优雅、淡定、质朴,都源于一颗高贵的灵魂。

记录的第二个人是曾在大城市狂放过,颇有成就的摄影师,四十岁,回归乡居,取妻生子,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用相机记录生活,坚持用毛笔写字,且是繁体字。日志可以写在石头上也可以写在竹片上……兴至则写,兴去则罢。如此质朴简单的生活,滚滚红尘中又有几人能享受。还有他的妻子,一个读大学时就皈依佛法,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从城市到乡村,做饭洗衣,生儿育女,侍弄菜园。这是一对神仙伴侣,羡煞多少夫妻。

一个年轻僧人,生活在佛陀的觉悟里,行走在自己的梦里,诵经、打坐、会友、感悟、记录。用贝叶经书做纸船,试图离开轮回苦海……

八旬老人,一生颠沛流离,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也经历过饥荒的煎熬,却始终心守一事,弹奏古琴,人如古琴,清雅,沉静、脱俗……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喜欢书中四个人的人生态度,喜欢他们的安静、质朴、专注。我收藏这本书,是因为我是个俗人,在心浮气躁时,希望与书中的人再一次心灵邂逅……

以书中的一句话作结束吧,“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这是一个老人在百岁生日时的感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静即菩提——读《得未曾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