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汉字之美,我能做点什么?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聊天软件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的时代,有多少人会选择传统的“飞鸽传书”?不论是谁,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面临着一种无法避免的尴尬——提笔忘字。有时就在脑边的字,却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要是身边没有字典,只能靠软件打出字来照写。如此看来,我们是不是离汉字越来越远了?

其实,课上课下,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要写汉字,默写、批改、订正。这样一看,似乎又与汉字从未分离,但是在考试中,有的孩子还是错字连篇,基础分得不到,更别说在阅读和写作上一鸣惊人了。很多人都说,语文这科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写写字,背背诗?很多人还说,我们肯定不会让自家孩子上语文辅导班!很多人也说,孩子语文学不好,是语文老师教得不好,素质不行。以前,我对这样的说法见怪不怪,甚至不愿与他们争辩,可是今年看了《汉字五千年》,我终于承认,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语文老师,我确实还未真正迈进汉字文化的大门,对于延续了五千年的文化之脉,我只是一个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会为看到更美丽的风景、拾到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汉字文化之美。

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片中呈现了波澜壮阔的语言文化发展史,勾勒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那讲到的三十二个汉字,每一汉字的解读都让我肃然起敬、欲罢不能。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庆幸,虽然历史遥不可及,但中华民族却因为有了朝夕相伴的文字,所以无论如何回溯往前,再往前,依然可以保持着近在眼前的鲜活。当汉字仍然肩负着记载历史,传承学术的任务时,它便永远不是静止的。

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汉字之美,我能做点什么?

随之,我上网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无意中看到了在东北很有名气的王鹏伟老师关于《基于汉字的项目教学》的讲座。他讲到“现在的汉字教学,人们更多的关注汉字形式上的问题,很少关注汉字的内容问题。”反观我的课堂,为了赶教学进度,对于汉字的教学,我只停留在让学生记住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其意的层面上,对汉字的历史及其演变过程很少涉及。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记了写了很多遍,但是识字和写字的效果并不明显。

如何解读汉字,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王鹏伟老师提到了的六个教学策略:从象形入手,由字形推知字义:集中识字;从独体入手,掌握汉字构造:字族识字;从造字法入手,体认汉字造字规律:字理识字;正篆比照,识篆写简;从文字构造窥探古代生活;从文字载体窥探古代文化。看到这,我想起了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老师给我们讲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等形态的汉字,给我们讲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后来在教学的时候,我偶尔也会去查阅这本书,从汉字的造字开始讲起,学生的兴趣浓厚,记的也牢固。如果下次,我将这个汉字的书写形态做一个字体演变的梳理,穿插讲解与这个汉字相关的历史、文化,说必定还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和收获。学期的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办一个“我最喜欢的汉字”分享会,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介绍这个汉字,共享汉字之美、汉字之趣。

在网上看到网友对于《汉字五千年》的评论,觉得其中的一句写出了我的心声,不禁让人产生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现摘录于此,以警示自己、勉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地寻找汉字文化之美、中华文化之美。

汉字使我们成为我们,使汉族成为汉族,使中华成为中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汉字之美,我能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