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公交车的二三事

挤公交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01

挤公交,这样的经历,大概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体验中……非早高峰和晚高峰最为拥挤不可。

要说“挤公交”与“坐公交”的不同,就在于“挤公交”恨不得将人与人之间紧紧地粘在一起。前门刷完卡又转向后门上车的人层出不穷,围成一层又一层的人型夹心饼干,司机却还止不住地让人刷卡上车,这一幕的景象至今还能在我的脑海中重复闪现。

最早的挤公交经历当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时代。小学的时候,我的家那边并没有直通学校的公交,非要走上一段不长不短的路,然后,飞奔至公交站,猜测一个公交车可能会停靠的有利位置,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那时的公交倒还不算太挤,只是我当时个头小,主要是要扶好把手,防止急刹车的时候一不小心的跌倒。

02

知道了“挤公交”真的是要“挤”的时候,我已经上初中了。那时,往我家的方向开通了直通中学的19路公交,每次公交车开到我家的这站,车上的人已经基本满了。

从这天起,我才真的算是全方位体验什么叫做“挤公交”。如果司机到站还开门的话,就全靠“挤”上车了。怎么挤呢?这倒是无需担心,人群中好像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用尽力气的往前冲,一般只需要顺势往上就可以了。

想起鲁迅先生那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我倒觉得,这话,形容“挤公交”倒也十分贴切:公交车的空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越在人流前面上车就越好,否则如果上的慢了,很可能会最后站在“开关车门”的地方,这个地方特别容易挤到脚和书包。有两次,我的书包在关门的时候,直接被夹住,就是书包的一半在车里,另一半裸露在外的那种情况。

这时候,非要大声呼喊司机在重新开关一次门才能及时的解决。运气好的时候,我就可以在司机重新开关门的时候抓住时机,一个侧身就把书包从车门的魔爪中抽离出来,当然还需要同时注意脚下,一定不能被门夹到。当然,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就是遇到完全不理会我的司机,这时候也只能等下一站到站开车门的时候了。

"挤公交“就连下车也是要“挤”的,似乎是要把”挤“贯彻始终。一般人多的情况下,需要提前一点询问周围的人:您一会儿下车吗?不下的话请让一下。同时,在公交车靠站前,自己使出体内的“洪荒之力”,力排众难地趋近下车的门。不然,可能面临到站无法下车的窘境。毕竟,公交车只停靠几分钟,而这几分钟是万万不够”挤“的。

挤公交就是这么的让人无可奈何,高中那会儿我简直觉得,我“挤公交”的技能又得到了“质”的提升,我甚至渐渐觉得“挤公交”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那会儿凭着多年“挤公交”的经验,我练就了单脚站立在公交车门的本事,还有各种规避被车门夹到的技巧。只不过这些都是在被夹了两三次后的“生活经验”以后的事儿了……

03

挤公交也有能站在正常的车厢内的幸运时刻,每当这时,我看着后门和前门不断涌上来的人群,多多少少也会想到许多个相似的我在挤车的场景,怀着可能上班或者上学会迟到的心情,抱着一定要挤上公交车的决心。

其实,谁都不是真心的喜欢“挤公交”。只是生活会教会我们:有一些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本身就与我们的喜好无关。也许学会接受并把这类事情变得有趣,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公交车上停留着我们每一个人忙忙碌碌、走走停停的身影,我们总是在生活的奔波里上了车,又下了车;或许在有时在艳阳高照时开心,或许有时在阴雨连绵中难过。每个人的情绪,好像一样,又好像哪里不一样。

公交车承载着许许多多人,也承载着他们大大小小的欢喜与悲伤。每停靠在一个站台,就放下一些情绪,又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些新的情绪。

我们,大概就是这样,在人生的列车上,饱尝着不尽相同又万分相似的各种情绪,然后,慢慢地长大……

【文章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忆舟闲谈】

文/排版:叶忆舟

图: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挤公交车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