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日记Day6

执行情况:

1.上午只做了“继续写完每件事的大致成因”

2.听了两遍直播,一遍是中午,为了真正直播,一遍是午饭后,为了作笔记。

3.做直播思考笔记和交流,花了大概120分钟

4.下午六点后到晚上九点前与朋友聊天,以及自己做饭

5.晚上10点到凌晨4点,“写故事”

6.4点10分发现“故事”并不符合要求,需要修改

7.放弃一口气做完的打算,收尾写日记

做的好的地方:

1.很认真很仔细,通过查看其它帖子,对自己的笔记有了补充和新的想法

反思:

1.再做慢一点,先去想清楚,执行任务本身也可以用port分析,避免偏了

2.听两遍直播,是听说知识星球有逐字稿,但是我没有第一时间找到。为了更快完成任务,我就再听一遍自己做笔记。但是这样真的更快吗?自己做笔记也花了一个小时。如果只花费半小时能够找到呢?或者说我花一个小时去好好熟悉一下知识星球和成长学院的规则和内容安排等等!那对以后都会有帮助。思考、思考、再思考,不断筛选出真正的关键点,然后在这些点上一定多投入

3.最近好像特别得瑟,是“应该的暴君”吧。我的信念中有“我比别人要卓越”的负面信念成分比重很大啊。而且对于##休学去做完美这件事,愤怒之前的情绪是惊讶,那么我的那些常模该去更新了呢?

4.不做完所有任务,就睡不着。因为完美主义会自我攻击 。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信念,事情做完做成的信念无比的强烈强大,必须看到落实,看到希望才有安全感。也许我可以反向利用,可以给自己一点点增加真正适当难度的任务,为了安稳睡觉,本能的去把事情做完做好。这里也有吃惊,吃惊今天的任务是怎么如此量大

常模觉察:

                                                 一

        为什么对他休学感到吃惊?是因为我之前跟他聊过,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的暗示是不要休学,我以为他会听我的。

       为什么我以为他会听我的?是因为我讲的是对的,所以他应该接受。

       为什么我讲的一定是对的?为什么他"应该"接受。

       首先我讲的不一定对的,这只是基于我自己标准的判断。很多人都对这种事有争辩,一旦有争辩,就不叫事实。所以,为什么我要把我的标准投放到他身上?我们所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

        然后为什么就"应该"呢?我比他卓越吗?(还没学这个信念解绑术,我自己试着解答。)卓越又有什么标准?我所在的世界即使比他高,但是高维世界就一定比低维世界好吗?高维世界的标准一定是适用于低维世界吗?况且,我所在的世界,也只是一个投射,一个扭曲后的世界。

      对于常模的改变一:每个人都在他自有的扭曲世界里,包括你自己,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空洞。我不能够构建他人的平行世界,只能构建自己的,然后用自己的世界去影响他人的世界,绝非去构建。

                                二

       为什么今天的任务量会这么大?大到我一夜未眠,却连一半都没做完?

       因为昨天我也是拆分出七个任务,同样的数量,昨天就能轻松做完。昨天我还睡了一上午,晚上还比较早就上床了,根本没有熬夜和上午的两小时的时间。

       为什么同样数量的任务花费的时间就不一样呢?

        为什么一定相同?这又不是搬砖头。任务与任务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昨天比较快?因为昨天只是对现有资料进行分类,大都只是简单的分分选选 ,耗费脑力不多 ,而且你一直就很喜欢整理分类,很习惯这样做,很习惯有序,由惯性,或者说也是一种有序的常模,会省下很多精力,所以很快。

         为什么今天的这么慢?因为今天是一种创造活动,复杂的多,包括了回忆、文字书写、逻辑整理、归纳法等等,除了脑海本身回忆外,其他方面都很少做,可以说输出类的东西都很少做,当然很吃力,很耗费时间。

对于常模的改变2:事情与事情是不一样的,数量是一种决策方式,事情的具体本身也是一种决策方式。

今日调整:

出门前请三思
慢慢来,持续做。 暂时聚焦这一个。


先做完,再去做好。鳖慌!

你可能感兴趣的:(践行日记Da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