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观后感


《大明王朝1566》这部神剧在我看来就是谜一样的存在,豆瓣9.7的高评分,这在电视剧类中绝对算是极品+顶流。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探索这部剧的价值,一年前,我开始从第一集看起,但没看几集就放弃了,因为太“烧脑”。

一般来说,看电视剧,观众中间开个小差,漏看个几集再接上完全不成问题,但《大明王朝1566》给我的感觉就是,你少看了,就跟不上节奏了。剧中没有累赘的台词,到处都是经典,老戏骨分分钟带你见证什么叫做实力派演技,只是剧情的节奏是比较慢的,这对于我这类爱看都市情感剧、仙侠剧的女士来说,看懂《大明王朝1566》这类历史剧,确实也算一个挑战。鉴于已有无数的观众给这部剧很高的赞誉,我决定再次从头看起,看完一集写一篇观后感,一点一点了解这部剧,顺便知晓点明朝的历史。

1

在开始介绍第一集的剧情前,我们先了解一些关于嘉靖和明朝中枢机构的事,便于理解剧情。

这部剧主要是写明朝嘉靖年间的事,嘉靖皇帝在明朝历史上,那也是相当有特色的。他的继位带有一定的运气,关于嘉靖的传说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便是“大礼仪之争”。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嗣,于是太后和内阁大臣决定选取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任帝位,也就是嘉靖啦。嘉靖当上皇帝,和大臣们的第一次交锋便是认父母。大臣们为表明新帝是继承正统,嘉靖应认他的伯父为父亲,认亲爹为伯父。嘉靖也是热血青年,当了皇帝竟还不能认亲爹了,这还得了。于是他和大臣们争执了三年,最后大获全胜,还将亲生父母搬进了太庙。而这场“礼仪之争”的背后是皇权和内阁权利的博弈,嘉靖政治实力彰显,他排除异己,逐步掌握了皇权,控制了文武百官,成为了大明朝的唯一核心,手段实不一般。后来,嘉靖沉迷于修仙寻道,几十年不上朝,但深谙君臣之道,朝廷之事尽在他的掌握之中。政不由己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去争。做对了,嘉靖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万稳万当,不如一默。这觉悟在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再说说明朝的权力中枢:内阁和司礼监。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由皇帝一人兼任,导致工作量倍增。但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像朱元璋一样能干,他们需要秘书帮忙处理政务,于是有了内阁的诞生。内阁最初品级并不高,但后来越来越重要,内阁大学士一般有几位,其中分为首辅和次辅,比如剧中严嵩是首辅,徐阶是次辅。首辅的权力显著高于内阁其他大臣,因而首辅争夺战也一直很激烈。

司礼监是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司礼监分为掌印太监和诸秉笔太监,关系就像内阁首辅和普通阁臣,在看剧时,人物身份有注明。

内阁和司礼监分别有一项权力,即票拟和批红。一般文武百官所奏请之事,内阁会像皇帝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再由皇帝决定采纳与否。皇帝不会自己去批奏折,这项权力便交给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代为行使,称为批红。一个票拟,一个批红,内阁和司礼监成为明朝中央政府内外两大中枢。

在第一集的御前财务会上,我们就可以见证票拟和批红了。

2

热身过后,我们进入正题。

1.时间:嘉靖三十九年

2.地点:皇宫、裕王府

3.重要出场人物:皇帝嘉靖、东厂提督太监冯保、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内阁首辅严嵩、工部吏部代表严世蕃(严嵩之子)、内阁次辅徐阶、户部代表高拱、兵部代表张居正、裕王朱载垕。

4.主要事件:

(1)冯保杖毙钦天监周云逸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然而这一年腊月,大雪迟迟未来,周云逸说:“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周云逸的进言,激怒了皇帝,也奠定了这一时期明朝内政的基调。冯保问他是何人指使,虽然周云逸表示他是在行使正义,无人指使,但观众都清楚,一个小小钦天监不顾性命做到这个份上,背后必有党派支撑,这为后面剧情发展埋下伏笔。当然,我已经看完这集了,很清楚这是裕王党派,徐阶、高拱、张居正组成的倒严派。嘉靖因周云逸闭关祈祷,裕王也为周云逸的死而感到自责,严党借此攻击倒严派,故事开始由此展开。

(2)冯保越级汇报下雪之事

这一小节看似无足轻重,但着实反映出司礼监的内斗严重。冯保是东厂提督太监,他一心想要上位秉笔太监,这不,周云逸死后不就,便下大雪,这可是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冯保命令小宫女小太监不许声张已经下雪的事,而他自己跑去皇帝那儿汇报,下雪对闭关的嘉靖来说,可是好事情,冯保的小心思昭然若揭。但在嘉靖那吃了个闭门羹,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于是,冯保又跑去大太监吕芳那里邀功。司礼监的太监们对冯保的这波操作心中有数,越级上报在职场是大忌,冯保求升心切,却也为自己挖下了大坑,他也因为这一事件逐渐开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3)召开御前财务会

剧中旁白:周云逸死了,旱了一冬的大雪也终于下了,可巨大的国库亏空谁当其咎,今天召开的御前财务会上,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死之争,仍将继续把持朝政的严嵩父子和司礼监又会逢迎嘉靖帝置哪些诤臣于死地呢?

首先,我们按照剧中来理一下去年的财政情况。去年一年国库收入4500万两,预算3900万两,实际支出5300万两,亏空800万两,和预算相比多支出1400万两,都是工部和吏部的亏空。那么接下来,请看大家的精彩表演。

第一回合,兵部发力。

张居正发言:兵部开支完全在预算内,但经核实,发现凭空多了三百万两的支出,理由是工部给兵部造了三十艘船,但兵部连船影都没见着。

严世蕃诡辩:哎呀,确实有三十艘战船呢,耗资三百万,本想用于海上备战,但要为维修宫殿运送木料用了十艘,市舶司为了给朝廷调运货物借了二十艘。你们看,还不是为了朝廷嘛!

吕芳来和稀泥了:这船不管它用在哪里了,总归是用在正途了,那就记在兵部吧。

凉凉~~

嘉靖敲响铜罄,等于拍板同意。前面已经简单说过了嘉靖的风格。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啊,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你说出来了,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第二回合,高拱继续攻击。

高拱说了:工部修河堤亏空二百五十万两,修宫殿亏空四百万两。

严世蕃辩解:我们本来是到云贵山里运木料,但交通不便,只有从南洋海面运来,不仅增加的工期的难度,我们也累啊,可是,为了皇上,我们什么苦都可以受。

嘉靖敲磬。

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我们都很无语。

第三回合:分析形势,思虑明年预算。

张居正很忧心啊:当下内忧外患,兵部面临的困难很多,可是赋税加征都到五年后了,国库亏空问题亟待解决啊。

严世蕃将问题引入周云逸的后台是谁,一个司礼监都能将财政说的那么清楚,背后没人指使谁信啊!

双方辩论进入白热化,然后把嘉靖都引出来了,毕竟他也想知道谁是周云逸的后台,这可关乎着是谁在阻止他修仙寻道。

最后总结篇。

大boss出场,先是高深了一把,念了一首李敖的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嘉靖说,他最喜欢最后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有的人是云,有的人是水,只是所做的事不同而已。意在严世蕃、高拱、张居正等人都是对的,都是在为他做事而已。从这里我们不禁要引申到日常职场上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更不例外,一个部门之间存在着竞争,部门与部门之间自然也会有竞争与合作。有太多的时候,我们看别人总有不顺眼时,例如在有的企业,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好的事,有的人非要做出两个小时;明明粘贴复制就可以的非要一个个字打出来,那么愚蠢的显示自己是个大忙人。有的人是真忙,而有的人就是为了挣表现顺便感动自己。我甚至不相信,连我这样的职场菜鸟都能看出的把戏,身为领导会看不出来?而现在,我似乎明白对boss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大家在为他做事,并且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就行,职场有时并不在乎个人的德行,领导需要正直的人,也需要溜须拍马的人。

嘉靖针对严世蕃提出的问题询问了严嵩,为何周云逸对国库财政很清楚?说话的艺术就在这里,老狐狸的狡猾尽显无疑,严嵩十分清楚嘉靖到此也想平息此事了,于是严嵩说道:“因为我们的财政走的是明账,周云逸知道也很正常。”一句简单的话,不仅消除了严党一方挪用财政资金的错误,也化解了周云逸后台导致的场面不和谐,实在是高。

那么关键是怎么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呢?而且嘉靖还等着用钱修仙呢!严嵩又说了,“丝绸在南洋一带卖的价格比大明内地要贵,那么我们可以增加江浙的织布机,增产丝绸数量好卖钱呢!”

“又如何增加丝绸数量呢?”

“那就将浙江的一半的稻田改为桑田。”

“可是这样的话,浙江的老百姓吃什么呢?”

“那好办,反正他们之前也从其他省份运粮食,改稻为桑后,就从外省多买些粮食啊!”

“那不是很贵?”

“没关系,因为卖丝绸比卖粮食要挣钱,老百姓们不会亏。”

嘉靖听严嵩这么一胡诌,也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觉得可行,便说,浙江百姓的稻田改为桑田后,还是按照稻田征收赋税,不增加税收。

作为观众,我也只是觉得好心凉,为政者这么轻易就决定了浙江老百姓的生计,民以食为天,改稻为桑,如此重要的决定,也不做做市场调研,不问问老百姓的意愿,也不整个试点先看看,一上来就将一半的稻田改为桑田,这倒是满足了严嵩父子从中敛财的意愿,但浙江百姓呢?

好吧,请看第二集观后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