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胎,老大必须让着小的吗?

以前我认为,作为大宝,有义务和责任处处让着小的,但自从吃了一些亏后,我才意识到,这样的想法对于大宝是多么的不公平。

刚生完二宝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很喜欢对可可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或者是“哇,姐姐真棒,知道让着妹妹了”。但我发现姐姐听到这种话时明显的很抗拒,甚至变的敏感脆弱,甚至有越强调越反着来的倾向。

确实,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讲究兄友弟恭,但忽略了这种谦让,应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要“让”的心甘情愿,“受”的心存感激,而不是忍气吞声和理所当然。

经过一段痛苦曲折的摸索之路和学习,我终于明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她们要一视同仁,让与不让,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而非道德绑架式的一刀切:因为你是大的,所以就该你谦让。

常听老人说,生了二宝,大的不管再熊,都会瞬间长大。也听了很多有了二宝的家庭反馈说,有了老二后大宝变得异常乖巧,感觉一下子就成熟起来了。

而经历过其中苦痛的我知道,哪是长大成熟了呀,无非是昔日的宠爱与关注被夺走,想通过所谓的 “懂事”来博得父母的关注而不断压制内心的真实想法罢了。毕竟争宠能换来的只是“你是大的,就不能让着点吗”、“知道谦让的才是好孩子”的责备。

结果就是大的不甘不愿的忍让,老二却仗着有父母的宠爱与撑腰有恃无恐。

然后这种强求大的让小的的结果就是造就一批懂事的大孩子,看上去大度而坚强,甚至超过那个年龄所能承受的。殊不知这坚强的背后往往以压抑孩童正常情绪与需求为代价。

因为孩子内心的渴求不会因为父母的压制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深刻。有时被孩子以错误的方式在其他的地方进行了弥补,比如在家看似温顺乖巧的娃,在外却暴力不堪。

又或者这种忽略了孩子对获得大人安慰或公平处理的渴望,会让孩子习惯处处忍让,遇事不敢争取,处处退让。

多少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就是这样养成的。多年后,当她们长大,走进职场,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便利贴女孩”,为了一句赞美,去迎合别人,失去自我;没有勇气去争取自己想要的职位和应得的利益。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这些被压抑的孩子渴望认可和爱,并且他们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一直维持着儿时的忧郁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于是变得羞于表达,不敢追求,也没有了自信。

而与之相反的是小的那个则会养成蛮横不讲道理,不择手段达成目的的性格。小时候会通过哭闹撒泼来达到让大人撑腰,促使哥哥姐姐让步的目的,长大后就更加变本加厉,不可想象了。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哥嫂家的两个侄儿,大的十二岁,小的三岁。自从小侄儿出生后,老大的地位一落千丈:平时孩子我爸妈带的多,但两位老人还是传统的育儿方式,要求哥哥让着弟弟的观念根深蒂固,哥嫂更甚,只要看到哥哥一点儿没让着弟弟,立即严厉批评他不懂事,甚至为此挨过不少打。因此,哥哥凡事以弟弟为重,弟弟说要这个,他不敢给那个,弟弟让他站着,他不敢坐下,不然弟弟就开始动手打他,而他还不能还手。说实话,我看着大侄子,特别的心疼,也替他委屈,希望小侄儿只是现在小,不懂事,长大后能明白哥哥的好,对哥哥好点儿。也希望我爸妈和哥嫂能稍微理解和体恤一下大宝的心情,不要凡事都要求他忍让弟弟。

当然,有了二胎,矛盾冲突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牢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条,就能做到在发生冲突时不一刀切,不瞎指挥。我们不光要看到孩子的优点,更要接纳孩子的缺点,在他们不能妥善处理矛盾时,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在爱和尊重的前提下,去引导孩子解决矛盾。

也许实施起来不那么容易,但只要用心去做,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尊重,你的爱,那么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了。另外,之前有看过一个处理孩子矛盾的方法,颇为赞同,摘抄如下,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

对于3-6岁的孩子,就事论事,引导孩子说出情绪,并且体会别人的情绪;引导孩子用不同的策略,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法。

对于7-12岁的孩子,我们可以是旁观者,给他们一点时间,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留给他们自己去探索相处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我想,这比粗暴的强制要好很多吧。

最好的证明就是,在从不要求可可让着妹妹,凡事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主后,我们姐姐反而更能照顾妹妹,争宠抢夺的事情越来越少发生了;而妹妹也不被允许随意欺负姐姐,倒是对姐姐依赖的很,简直是跟屁虫一个。

毕竟,千金难买心甘情愿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了二胎,老大必须让着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