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留言小汇总

熊逸书院

问题:现代医学跟古代医学有没有本质区别?


我的回答基于因果律

假如外界条件完全不变,因果律就是成立的。再荒谬的结论也是成立的,哪怕守株待兔也是对的。但外界条件总是处于变动中,我们对条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那些因循守旧的人才显得很蠢。

所以,方法可能是有限的,但新的知识会改变方法组合形式。就像同样用因果律解释太阳东升西落,今人和古人就有不同的解释形式。

我想,这是我们需要持续输入新知识的原因。


现代医学也是建立在某种条件之下,假设人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细菌病毒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并不是,细菌也是不断进化的。

这样,因果律就可以变一下,用变动条件代替固定条件,把常量换成变量重新建立因果。因为,有因果代表部分可控。



超级个体

问题:分析一下各种领导权包含哪些内容


我的回答基于内容整理及个人经历

法定权和强制权来源于职位,而职位大部分来源于能力,能力来源于其他方面的领导力。

奖赏权是行使法定权和强制权的方式,四种:工资,奖金,股票,价值观。价值观来源于个人魅力。

专家权来源于专业领域的经验累积,是最离一个普通人最近的领导力获得方式。

信息权,暂时搞不懂这个,需要有足够高的耐心和洞察力,还有信息方面的经验积累。

个人魅力,现场感还有亲和力,现场感来源于与别人的交往留下的印象,以身作则,还有关注细节,有远见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个人魅力来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待人接物真诚实意,尽心尽力。



精英日课

问题:正反馈一定会导致系统崩溃


我的回答基于个人思考

正反馈是否一定会导致系统崩溃?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好的问题,就跟复利效应一样,正确的提问应该是如果正反馈持续下去,会不会导致系统崩溃。那么答案就是,正反馈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去年上课时候,老师讲了一个做比较的方法:如果你不能区分两件事,就把他们的差别放到最大。

比如每天背一句英语,差别不够明显,放大到一年就是365句,想象365句能写多少页,就会觉得每天背一句英语确实管用。

刚开始我深以为然,在自己做事之后发现: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每天背一句英语,这个差别根本就无法放大。

以前我习惯上用单线思维,比如看到一本书里写“你大学做家教,对你的专业技能增长也没有什么作用,只是赚钱和浪费时间而已,不如多读些书。”之后,我有个同学在考教师资格证,问他,他说已经做家教五年了。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做家教赚钱上,就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可用信息就有更多的可能。


小时候读的小故事,星斑章鱼总是选择体型更大的雄性交配,专家推测星斑章鱼在未来会越来越大。但过了几年之后,星斑章鱼还是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之上。因为有的雄性章鱼会伪装成雌性,以姐妹的名义把雌性给睡了。

对于复杂系统,新的可能性总是不断产生,想要维持现状反而是更难的。所以,大量的增长模型都是S曲线。



武志红心理学课

专栏阅读感受


几个月前,知道了“颓废周期”这个词,说的是由颓废到转化为能力,之后面对失败有种兴奋感。

学习不是按照步骤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错误才有创造。



产品思维三十讲

问题:你对什么东西上瘾?


我的回答基于个人经历及以前阅读的文章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对得到成瘾,看得到累了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准备休息,但是又不想这么干躺着,看点东西吧,就打开了得到。读得快累,我慢点读行吧。待会儿又兴奋了,爬起来继续读。

我没有分析过原因,我觉得这属于内部动机,能够满足我的痒点,让我有种知识联系的快感。当然也有外部动机,阅读时长,为了这个阅读时长能够增加一些,我会选择读电子版的书而不是纸书,有段时间甚至产生了选择焦虑。

让人上瘾的典型产品就是我现在在用的小板砖了,一直随身携带,坐地铁看手机,躺床上看手机,刷牙时看手机。但我在看手机的时候其实看的不是手机,是得到,是微信,分别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我知道“自我决定论”这个东西,说决定一个人内在动机有联系、成就、自由。我能很清楚地理解成就和自由,但不太能够理解自由。

我想不管吸猫还是吸狗都是内心中的母性在起作用,它们的依赖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很伟大。所以上瘾可以引向人的动力:性、攻击性、自恋,而游戏能够全部占到。

武志红老师说,性感是性的限制性表达,调皮是攻击性的限制性表达。而萌,能够激发人的自恋——我比你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得到留言小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