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二十二组

小组感想:

在读了安德烈•焦耳当教授的《学习的本质》一书之后,我们感受颇深,本书的作者,焦尔当·安德烈(GIORDAN Andre)教授是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和科学认识论研究专家,然而焦耳当教授原本是一个后进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焦耳当认识到学校教育的片面、无意义性,既没有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也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初衷,因此,他写下了这本对学习与教育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学习的本质》。在本书中,焦耳当提出了帮助教师认识学生学习的机制,改进自己的教学的方法等,可以说是比较系统性的一本著作。

我们在读完这本书后,产生了一个思想共鸣:关于学习,是与教育所分不开的,然而当今人们总是把重点放在“教”上面,应该教什么知识是今天教育界最重视的问题,学习却被放在了一边。作者认为学校存在的意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不停地灌输考试、分数、竞争、比赛等观念。这并不是在学习,这是在应试。当教师的教学被当作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时,它便不能引发学习,甚至还会阻碍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依据,并且认为学习者可以自行组织自己的理解,忽略了学生现有的水平,使学生严重的脱节。这样简单的传递模式只会扼杀想象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学习者最后会变得满足于被动接收,不再对任何事负责。这对学习者来说是不利的。在本书中,作者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动机=需求×价值。在没有特定境脉的情况下!动机就是推动个体去学习的内在机制的总和。它可以被比作一种力量、一种冲动或一种张力,使某一行动得以启动,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满意的情境。同时,动机维持着将一个计划进行到底所必需的精力。它让学习者始终保持专注,思维清醒,即使在遇到认知困难时也是如此。因此,动机无疑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激发动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

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们同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对于即将走向讲台的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身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一味的传递枯燥的知识的工作者,我们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强化,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又增强了他们的接下来学习的信心,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些知识创造、传播的过程,使他们能够自由的思考、保持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引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欲望。相信这样的学习效果将会远好于教师“知识灌输”而学生“木讷的接受”。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从事教师职业的我们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

个人感想

石洁

读完这本书,怕自己读来浅显,未能理解正确作者的思想精髓,于是便去网上搜索了一下本书作者安德烈焦尔当。焦尔当·安德烈(GIORDAN Andre)教授是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和科学认识论研究专家,提出了学习的变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学习本质的解释澄清了教学认识论讨论中的一些模糊认识。

本书揭示了学习的本质,从第一部分便深刻震撼了我对学习原有的认知,那本篇读后感,我想详细记录一下第一部分:学习究竟是什么。

学习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先前的概念,就是同一个解释的网络过渡个另一个更加合理的网络,以处理既定的环脉。而先前原有概念究竟怎么来的呢?从小到大,小初高十二年,我的学习几乎来自书本、教师、以及我人生的启蒙老师——父母。我被动的接受着她们灌输给我的知识,认为那一切都是真理,不曾怀疑,也不曾有过探究的念头,就像理所应当的认为天鹅是白的,猫咪爱吃鱼,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等等,而事实是这个世界存在黑天鹅,猫咪也爱吃骨头和肉,在世界另一端的极点并不是每天都有太阳升起。而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原因——缺乏动机。书中引用了“老鼠的动机”,要让老鼠完成迷宫穿越,只是美味食物作为诱惑是不够的,你必须让它饥饿。完成迷宫的穿越是某种需求(摆脱饥饿),和对这种需求的回应(食物刺激),结合在一起的结果。为此,赫尔给出了一条科学定律:学习=动机×习惯,然后作者将它引申为:动机=需求×价值。在没有特定境脉的情况下!动机就是推动个体去学习的内在机制的总和。它可以被比作一种力量、一种冲动或一种张力,使某一行动得以启动,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满意的情境。同时,动机维持着将一个计划进行到底所必需的精力。它让学习者始终保持专注,思维清醒,即使在遇到认知困难时也是如此。正如文中所说,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会感觉自己受到阻碍,没法将活动进行到底。他看不到情境的价值,不知道老师提供的那些东西可以做什么。于是他求助于回避策略,换句话说,他 “竭尽所能地什么都不做”。他可以花好几个小时“假装在学习”好让自己“心安理得”。

所以,本书给我的一大启发就是,对于教学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欲望。只有他自己想去学习,愿意去学习,才会激发个体潜能,这样的学习效果将会远好于教师“知识灌输”学生“木讷的接受”。对于即将迎来的我的教育实习,我的第一批学生,对于未来不远的讲台的日子,我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能使学生欣然向往的“迷宫”,她们充满学习需求,而我将知识变成美味诱惑,一起穿越迷宫!

刘杰

在仔细的研读了安德烈•焦耳当的《学习的本质》一书后,我感受颇深,焦耳当原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焦耳当真是认识到学校教育的片面、无意义性,既没有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也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初衷,因此,他写了这本书,在本书中,焦耳当提出了帮助教师认识学生学习的机制,改进自己的教学的方法等,可以说是比较系统性的一本著作。

只有学习者个人才能进行学习,别人无法取而代之,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学生并不能全部吸收,甚至会产生厌弃心理,只有真正通过学习者自己学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知识体系中的绝大部分。当教师的教学被当作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时,它便不能引发学习,甚至还会阻碍学习。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依据,并且认为学习者可以自行组织自己的理解,忽略了学生现有的水平,使学生严重的脱节。简单的传递模式会扼杀想象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学习者最后会变得满足于被动接收,不再对任何事负责。因此,对学习者的先有概念的考虑必须成为一切教育计划的出发点,教师应避免简单的进行教学传递工作,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学习是互动的结果,当学习者的心智活动与他所处的环境产生丰富的互动时,他的知识水平就会有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疑要发挥作用。

对于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方面,焦耳当也提出了建议,在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是那些他们自知可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使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达到目标。这就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一味的传递枯燥的知识的工作者,教师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强化是非常重要的,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又增强了他们的接下来学习的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焦耳当的这本书,我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机制,以及如何做一名有意义的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真正从事教育工作时,能够有所突破,做一个好老师。

马晓英

对于这本书看完有些许感触,作者安德烈讨论了关于学习的很多方面,其重点在于对今天学校教育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形同性的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于学习,是与教育所分不开的,然而当今人们总是把重点放在“教”上面,应该教什么知识是今天教育界最重视的问题,学习却被放在了一边。作者认为学校存在的意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不停地灌输考试、分数、竞争、比赛等观念。这并不是在学习,这是在应试。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里面说过“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我是十分赞同这句话的,

放在今天传统的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就包括了人的学习和教育问题,如今较之以前学习的成本低、途径也更加全面。不出门就可以在网上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知识的生产、积累、普及,历经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是当今老师想在短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考试之类的考核希望学生扎实地掌握,不讨论现实不现实,我觉得至少应让学生经历一些知识创造、传播的过程,自由的思考、保持好奇心才是学习的最根本的动力。

在我看来,学习的本质就是就是不断的和自己辩论的过程,吸收新的观点,对知识结构进行重组。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时刻警惕,跳出习惯性常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二十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