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日课 (344~350)卷八 魏相篇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11月25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350课/总第1058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贾琼曰:“中山吴钦,天下之孝者也。其处家也,父兄欣欣然;其行事也,父兄焦然,若无所据。”

子曰:“吾党之孝者异此:其处家也,父母晏然;其行事也,父兄恬然,若无所思。”


译文:

贾琼说:

“中山人吴钦,是天下闻名的孝子。

他在家,父母兄弟都快乐;

他外出办事,父母兄弟都焦虑不安,像失去依靠。”


文中子说:

“我们乡里的孝子与此不同。

他在家,父母安泰如常;

他外出办事,父母兄弟恬然平静,像没什么要担心。”


感受:

《道德经》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一附曰:

吾党之孝

其处家也,父母晏然;

其行事也,父兄恬然,若无所思。


圣贤家风

如是如兹

以为人望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11月24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349课/总第1057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王孝逸曰:“惜哉!夫子不仕,哲人徒生矣。”

贾琼曰:“夫子岂徒生哉?以万古为兆人,五常为四国,三才九畴为公卿,又安用仕?”

董常曰:“夫子以《续诗》《续书》为朝廷,《礼论》《乐论》为政化,《赞易》为司命,《元经》为赏罚。此夫子所以生也。”

叔恬闻之曰:“孝悌为社稷,不言为宗庙,无所不知为富贵,无所不极为死生。天下宗之,夫子之道足矣。”


译文:

王孝逸说:“可惜啊!先生不出仕为官,圣哲之人徒生于世间。”

贾琼说:“先生怎么是徒生于世间呢?先生以万世为兆民,以五常为天下,以天地之道和治国之法为公卿,又何必出仕为官呢?”

董常说:“先生以《续诗》《续书》为朝廷,以《礼论》《乐论》为施政教化,以《赞易》为诏令,以《元经》为赏罚,这就是先生存世的原因。”

叔恬听闻说:“先生以孝悌伦理为社稷,以不言之化为宗庙,以无所不知为富贵,以无所不极为生死,先生为天下所尊,先生之道大行于世。”


感受:

素王

①上古帝王

②犹空王。谓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

③孔子


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权势就永远存在,他的声望、权威和宇宙并在。


二一附曰:

夫子不仕,哲人徒生???

岂徒生哉!!!

万古兆人,五常四国,三才九畴,

公卿安仕?

《续诗》《续书》,以为朝廷,

《礼论》《乐论》,以为政化,

《赞易》司命,《元经》赏罚。

“孝悌社稷,不言宗庙,

无所不知,以为富贵,

无所不极,以为死生。

天下宗之,夫子之道!!!


大哉

吾师文中子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11月23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348课/总第1056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

“《书》以辩事,《诗》以正性,《礼》以制行,《乐》以和德,《春秋元经》以举往,《易》以知来。

先王之蕴尽矣。”


译文:

文中子说:

“《尚书》用来明辨事理,《诗经》用来匡正心性,《礼》用来约束行为,《乐》用来和谐德政,《春秋元经》用来评论过去,《周易》用来预知将来。

古圣先王之道的奥妙尽在其中。”


感受:

内圣

《诗经》心性

《尚书》事理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行为

外王

《乐》现在&人生观

《易》未来&世界观

《春秋元经》过去&价值观


二一附曰:

《书》以辩事,

《诗》以正性,

《礼》以制行,

《乐》以和德,

《春秋元经》以举往,

《易》以知来。


如是以接灵圣贤

如是以承接祖德遗爱

天地仁间

中正仁和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11月22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347课/总第1055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游马颊之谷,遂至牛首之谿(xī ),登降信宿,从者乐。

姚义、窦威进曰:“夫子遂得潜乎?”

子曰:“潜虽伏矣,亦孔之炤。”

威曰:“闻朝廷有召子议矣。”

子曰:“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雠亦不我力。”

姚义曰:“其车既载,乃弃尔辅。”

窦威曰:“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子喟然,遂歌《正月》终焉。

既而曰:“不可为矣。”


译文:

文中子游览马颊谷,而后又到了白牛溪,一路上下前行连宿两夜,随行的人都很快乐。

姚义、窦威上前说:“先生就这样归隐了吗?”

文中子说:“君子虽隐居乡野,但德行昭明于世。”

窦威说:“听说朝廷正讨论要征召先生。”

文中子说:“朝廷征召,如恐求我不得,得到之后颇多仇怨,亦不加重用。”

姚义说:“治国如驭载重之车,疏远贤人犹如抛弃负重之辅。”

窦威说:“只要能重用贤才,国家终能渡过难关,君王对此怎能不多加留意。”

文中子喟然长叹,于是咏唱《正月》之诗以尽其意。

不久后就说:“隋朝已无药可救。”


感受:

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隋朝承平之时,文中子谒文帝献《太平十二策》,未得重用。

如今世道大坏,对待朝廷征召,文中子选择隐而不仕,

然其弘道之心不曾动摇。


二一附曰:

君子

触几会天道

卷而怀之觉后人

此中味道

唯有自知

慨叹

慨叹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11月21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346课/总第1054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董常问:“古者明而不视,聪而不闻,有是夫?”

子曰:“又有圆而不同,方而不碍,直而不抵,曲而不佞者矣。”

常曰:“浊而不秽,清而不皎,刚而和,柔而毅,可乎?”

子曰:“出而不声,隐而不没,用之则成,舍之则全,吾与尔有矣。”


译文:

董常问:

“古时圣贤明察而不去看,善闻而不必去听,是这样吗?”

文中子说:

“除此之外还有圆融而不苟同,方正而不孤傲,刚直而不无礼,委婉而不谄媚。”

董常问:

“身处浊世而不同流合污,持身清正而不太过皎洁,刚正不阿且能处世随和,温和柔顺且能坚毅果敢这样可以吗?”

文中子说:

“出仕为官不会声名大噪,归隐田园不会埋没于世,得以重用则成就功业,不得施展则保全自身,只有我和你才是这样。”


感受:

《淮南子·本经训》

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

是故神明藏于无形,精神反于至真,

则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心条达而不以思虑;

委而弗为,和而弗矜;冥性命之情,而智故不得杂焉。


用圆而体不同,体方而用不碍

体直而用不抵,用曲而体不佞者


用浊而体不秽,体清而用不皎

体刚而用和,用柔而体毅


出而不声,隐而不没

用之则成,舍之则全

圣人之道,内中外和


二一附曰:

明而不视,聪而不闻,

圆而不同,方而不碍,

直而不抵,曲而不佞,

浊而不秽,清而不皎,

刚和柔毅,

出而不声,隐而不没,

用之则成,舍之则全。


祖宗遗爱

观之照之

以明大道

以全吾德

以全吾身

以全吾行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11月20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345课/总第1053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曰:“孰谓齐文宣瞢而善杨遵彦也?

谓孝文明,吾不信也。

谓尔朱荣忠,吾不信也。

谓陈思王善让也,能污其迹,可谓远刑名矣。

人谓不密,吾不信也。”


译文:

文中子说:

“谁说北齐文宣帝高洋糊涂,糊涂焉能重用杨遵彦(杨愔)?

说北魏第七位皇帝孝文帝拓跋宏 英明,我不相信。

说尔朱荣忠诚,我不相信。

陈思王曹植(曹操第三子)善于辞让,能够自污行迹,可以说是远邢避祸。

有人却说他虑事不周,我不相信。”


感受:

孝文帝一生勤学,喜好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史传。

亲政以后,日理万机,不辞辛劳,勤于为政。操劳于朝堂之中,奔波于疆场之上,十几年如一日。

祭天地、五郊,祀宗庙,常必躬临,不以寒暑为倦。

尚书奏案,多自审阅;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

虚心讷谏,从善如流。而用法严谨,虽王公、贵戚、大臣也从不宽贷;然不计小过,宽以待人。爱惜民力,生活俭朴。


尔朱荣确实是北魏王朝的掘墓者,大大促进了北魏的灭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尔朱荣虽被孝庄帝杀死,但尔朱家族的势力并没有被消灭,北魏政权从此更加衰弱。做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尔朱荣是当之无愧的。但他滥杀无辜,打破民族融合的局面,又是不可取的。


曹植曾经乘车疾驰,并擅自打开司马门,曹操对此十分生气,将负责管理司马门的公车令处死,曹植也因此失去了曹操的宠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二一附曰:

夫子臧否人物处

见得生生大德当如何

见得圣人襟度



研道-《中说》日课

2021年11月19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344课/总第1052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子谓魏相真汉相:“识兵略,达时令,远乎哉!”


译文:

文中子评价魏相是

“当之无愧的大汉宰相,精通兵法,明达时令,远见卓识。”


感受:

魏相,字弱翁,济阴郡定陶县(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西汉政治家。

魏相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谏大夫、河南太守等职。他治郡有方,深得民心。

汉宣帝即位后,征魏相为大司农,后任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高平侯。

魏相为人严毅,刚正不阿。在任相期间,他整顿吏治,抑治豪强,选贤任能,平昭冤狱。

并要求各地官吏省诸用,宽赋税,奖励百姓开荒种田,积粮解困。

他与丙吉同心辅政,使君臣交泰,人民安乐。

神爵三年(前59年),魏相去世,获谥“宪”。


相关成语:

奉行故事,意为遵照办理,按老规矩办事。


二一附曰:

功在当世

其名昭昭

利在千秋

其名益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说》日课 (344~350)卷八 魏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