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戒掉手机成瘾

苏玲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玲老师的直播

 如何把手机变成学习机 太多的孩子每天花很多时间在自己的手机, 为什么孩子会迷上手机,跟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有关系。 小孩子刷手机,沉迷手机的危害很大,有孩子沉迷追剧、沉迷于看小说 危害是视力、颈椎有问题,不断的地低龄化,失眠、头痛,看色情网站等不好的网站,在这个情绪和人格的伤害更大,在玩的时候非常亢奋、爆发,一旦不能玩的时候,陷入很低迷,坐立不安,在生活中会过度陷入竞争化,没有办法与周围的人相处。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对学习的影响,常常跟YAN学、拖拉,不愿意在学习成绩上上进,价值观扭曲。

现代看到网红一个晚上动辄几千万,主持人说,我孩子也让我看直播,可以边做作业边直播。

因为疫情的影响,不得不把手机给到孩子, 不要这么小的时候把IPAD、手机作为玩伴,最主要的危害是上瘾,对孩子的身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上瘾是很难JIE的,在2018年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成瘾,网络诊断标准,孩子把玩游戏的优先级提到了首位,这是在行为上符合了上瘾第一条。第二条是在迷恋手机超过12个月,在实际中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妈妈一回家,就一定要把手机给到她。可以观察到孩子很仇恨的眼神,情绪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了,几个月就要开始引起重视了。第三条 是孩子玩的歌曲 一是把上网放在优先级,时间使用在12个月以上, 很多孩子在家庭、学校当中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在游戏中找到价值感。不知道的人会给到孩子很多标签化、批判,各种负面的批判。

我们来探讨一下,从社会到家庭,了解孩子为什么会陷入到网络当中。 孩子会想方设法把你的手机要过去?这个要看年龄,如果孩子小,不要让孩子玩游戏作为奖励。建议很小的孩子不要玩手机,尤其不要当奖品。小学时孩子不得不用时,可以使用,要跟孩子讨论手机使用的界限,一开始就要规定好使用规则 。 时代赋予成年人压力、焦虑,在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有些人真的很难,当大人在工作事业上有一些焦虑,不太懂自我调节,情绪会传递,即踢猫效应,爸爸在公司被 上司骂了,回到家,很生气踢了一只猫,这只猫被踢飞到公路上,导致一个司机开车撞了另一辆车。

家里最后买单的是那个最弱的,一般是孩子,尤其是小家庭非常封闭,以前不一样,亲戚来往得多,现在一个小家庭积累的一些东西,发生了什么事情,外人是不知道的。有些家庭比较素养,她会忍、会道歉,可是你会发现孩子有问题,会来咨询我们。孩子的负面 是一天一天累积 。大环境造成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比如说夫妻关系,不擅于处理夫妻关系,把孩子当成FA码,孩子不得不站,但是孩子无论站在哪一边,孩子就像在撕裂一个洞。孩子的心理压力特别大。孩子的亲子关系,很多家庭特别在乎孩子的分数,会认为孩子的成绩好坏都要施加压力。中等成绩时,现在是400名,要进入150名,让孩子永远活在竞争当中。

苏老师是学BA长大的,我都有压力。还有一种能力有困难的孩子,她的脑袋特别聪明,但是有一方面可能稍弱一点,当家长为分数论、为升级论,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大的压力。 孩子玩手机在玩什么,一方面是在释放压力,没有人陪伴,没有人懂他的孤独。前几年聊天时有很多交流的,现在聊天时都在玩手机,低头族,情感的交流非常之少。孩子跟家长说,妈妈,今天我在学校非常不开心,至少每天跟孩子有一次高质量地交流、陪伴。孩子情感上的孤独没法排解,孩子在玩手机是在找成就感,不孤独。 孩子玩手机玩多了,会越来越内向。跟人的链接能力会大大降低

普及一下,交流的五个层次,一是打招呼,点头之交。二层是谈一下事实、信息,今天上了几节课,你从哪里来,你为什么来学亲子课,聊聊想法,彼此接纳不同的想法,进入了第三层,可以接纳了,可以继续聊。如果不能接纳想法,不能进入第三层,可能换一个个。第三层可以聊感受、脆弱,我可能接得住、听懂你、理解你,我愿意来关心你,你可以成为我敞开的一个好朋友、家人、亲密关系人。这种叫做深度地交流。 我们家长采取了简单粗爆的方法,打击、比较、不要骄傲,这样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转向孩子向虚拟世界去寻找。不排除在网上遇到好的人,但是真的是要会识别的。 我看着你的脸、你的表情,我可以看到你的相法。

 震惊的案例,一个男生,认识了比他大几岁的男生,结果这个初中生要想干嘛,这个小男生想要吃药要变性,认识了一个变性别的群体,这个大几岁的男生非常懂得这个男生的感受,这个小男生想要变性,跟大几岁的男生变恋爱。家长,你愿意把孩子扔到网络上,危机重重的世界里吗?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家长要看到好与不好,当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时,当一会一会来烦你时,孩子需要关注,家庭要来陪伴孩子。

有个孩子成绩很好,当孩子开始玩游戏玩到一定程度时,玩到一定严重的时候,家长使出各种手段,这个孩子在家里没有办法玩,到网吧玩。这个孩子甚至可以通宵不回家,后来他的家长给他断网,他的IP一上网,马上断网,这个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孩子与爸爸成了仇人。我可能控制孩子,但是控制的方式只是一时解决了,但是让孩子产生了负面 情绪。孩子玩手机的心理原因可能是:学业上的失败、跟家庭、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有关,可以让孩子走出去,学会社交,爱上阅读、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我有个朋友,她的孩子与妈妈为了抢手机,孩子一推,妈妈的肋骨就断了。半夜住院,她给打电话,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关系会这样。甚至有一次看孩子的QQ,孩子用很不满的词语说妈妈,妈妈伤心欲绝,问题出在哪?问题根本上来讲,一是家长的误区,根本上特别重视亲子关系,孩子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学校主要是认知。现在的家长的任务重,注重孩子的成长,心理营养的东西靠家庭来提供。在培养孩子有使命感,成年人也是要有终极的使命感,让自己的生活觉得有意义,有价值, 我拿我自己来说,你让我去拿手机,我没有时间,我在做的事情就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所有孩子都重视孩子的心理营养的话,

我跟家长聊完一个小时后,家长从愁眉苦脸到舒展开来,有笑容时,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当家长认识到孩子玩手机是结果 ,我们要看到孩子的期待、渴望,重新重视与孩子的关系,重新开始无条件地爱孩子开始,家长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长活出怎样的状态,会影响到孩子。当父亲每天为了使命努力工作,满心欢喜 。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天赋、能力会这个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提升孩子的使命感、价值感。 可以给孩子玩多久的手机,根本就不要玩。由孩子来作决定,当孩子不选择玩手机,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 那个骨头受伤的全职妈妈,我的好朋友,妈妈是一个管理特别周到的妈妈,小时候妈妈能管理好,可以到了孩子高年级的时候,就管不了的。你能管到几岁,你管到高中很成功,可到了上大学,你能管吗?有个亲戚的孩子到了大学玩了三年的手机,小时候被管习惯了。后来亲戚被请到了大学,上了三年后,孩子不得不退学。你能管到大学吗?所以不是管的问题。

这是一个大问题,光盯着玩手机是假问题。要培养孩子的使命感、价值感、理想。如何培养? 家长告诉我每天要玩手机,不要上学,不要上网课。我们遇到问题更复杂,孩子上不了学,抑郁、焦虑等,好多个孩子不上学、不做作业、抑郁、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ZAO狂、抑郁,只能玩手机。那我们的方案是,让他玩,请你感谢手机公司吧,至少孩子还是用玩手机替代了割腕。孩子人生的意义没处着落,陷入了孤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先让孩子玩,在这个时候要看到孩子在玩游戏,看到低落、失败、焦虑、无能,我们去相信孩子在生命经过一段时间修复后,生命会向上长,当孩子能走出这个低谷状态,孩子会去找生命的意义。不要打骂、批判时,孩子会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孩子开台会有有交流,第二步恢复交流后,继续无条件地看见孩子,看到孩子的正面动机。

我现在做的工作是教家长肯定孩子。孩子不上学,看到孩子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要不断地肯定孩子那个正面动机。一旦有力气,你就能出来跟我们吃早餐 ,一直能肯定孩子认为你很懂他,孩子就会跟你交流。 不断地肯定孩子正面的时候,孩子就会很愿意交流,问:你初三了,你打算接下来做些什么呢?家长要开始成长,如何沟通、了解孩子的感受,总之,不要去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寻找自己的使命感价值感,家长不断地肯定孩子,看到孩子的正面动机。肯定、赞美、认同孩子。

真正的问题是家庭教育、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我管理,家庭如何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负责的能力。

打和骂教育不出孝顺、感恩的孩子,不要用简单粗爆的方法。

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缺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戒掉手机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