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拼多多

2019-1-13. 混沌大学听课笔记

拼多多从出现到上市不过3年时间,在电商红海的红海中,没有烧钱做营销、拉流量,没有经历和竞争对手的火拼,利用微信的流量,建立新的“货找人”模式,以极低的货品-用户成本(低至1.6元/单/人),迅速建立自己的独角兽帝国。

先引入两个概念:

(1)理论模型:克里斯坦森的“低端颠覆式创新”

(2)性能过度模型

从2016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GMV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拼多多在很多方面和新生的阿里-淘宝很像,阿里一开始也是依靠“低价”迅速占领市场,成就了一大批投机电商,而在上市之后,随着外界舆论压力的增加,在2012年开始了打假活动,逐渐“天猫化”。

打假4年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较为成熟和饱和的市场,是一个由淘宝-天猫-京东等大电商通过商品来引导消费习惯的电商时代。这两个大电商平台覆盖的人群,大部分在三线城市及以上,这部分人群也是消费升级的对象。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三线城市以下的消费者如何满足购满需求?他们是否需要消费升级?在两大电商打假过程中流落的卖家和买家何去何从?

拼多多看到了这个巨大的被忽视的市场,看到了微信和阿里覆盖用户之间的鸿沟,发现了人际关系变现的捷径,发现了货找人相较于人找货的优势,并定义了自己的“消费升级”理念。所以,拼多多一进场,就错开了和阿里、京东的竞争,选择了一个完全被两者抛弃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它提供简单的商品,借助“微信朋友圈”扩大商品覆盖率,并完成交易。一边是有相应购买需求的用户,一边是商家和其物流,拼多多借助微信完成了二者的连接,在没有自己的交易平台、没有自己的仓库和物流的情况下,完成了“低端颠覆式创新”。

                拼多多的新组合创新
                新消费人群:低端用户
                新商品供应商:低端商家
                  新交易平台:微信拼团

再回顾一下阿里的成长历程:从低端切入,“多快好省”实现右上角迁徙,产品品质升级,向品牌倾斜。这个过程和京东抛弃的“拍拍”时被抛下的商家和用户成为了拼多多人口红利的切入口,错位竞争使得它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迅速崛起。

下一步,拼多多该何去何从?

       


黄峥说:“我们面对的不是低端人群,而是大众人群。/只有北京五环以内的人才会说低端人群。/我们的战略,五环以内的人看不懂。/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推荐阅读

1、梁宁:除了假货,拼多多还有什么?

2、小晚:后流量时代,只有错位竞争才能生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争议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