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哥特艺术2:为什么在意大利发生了分化?

哥特艺术发源于法国,又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加持,所以在说起哥特艺术,我们总会想到了法国和德国,但却不会提到意大利。

但其实在文艺复兴之前,哥特艺术在意大利也已发芽。

哥特艺术在法国的体现主要是在雕塑与教堂建筑风格上,也由于哥特风格的法国教堂多以彩窗为主,没地方绘画,所以哥特风格的绘画没有在法国发展,这正好给了意大利发展哥特风格绘画的机会。

这个意大利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国家,而是指亚平宁半岛这个地区。在小国林立的意大利,哥特艺术的发展分化出了各种不同地区的特点。

这里学习一个背景知识,西欧当时被分为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与西法兰克王国(法国)。

法兰克的习俗是,国王死后王国要在自己的几个儿子里平分,查理曼大帝只有一个儿子活到成年,但有三个孙子,后帝国被仨孙子分为东中西法兰克王国。

东西两块后改成了长子继承制,可是中间的还是儿子平分的老传统,由此迅速成为一盘散沙,中法兰克的北边被东西王国瓜分,南边由于被阿尔卑斯山阻隔,得以保存,南边的意大利一直还保持着小国林立的状态。

小国林立的政治生态,有一个特点就是思想活跃,有利于学术和艺术的繁荣,就如希腊的城邦,先秦的诸子百家。同时,小国之间相对独立,有空间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自然会产生差异化。

这样,哥特风在意大利发生各种风化也就不奇怪了,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佛罗伦萨和锡耶纳流派。这两座城市距离很近,但互为仇敌,竞争激烈。哥特绘画在这俩城市走上了迥然不同的风格。

佛罗伦萨的哥特绘画

佛罗伦萨出过很多文艺复兴的著名画家,比如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但哥特绘画的成就也很高。

第一个有名气的画家是契马布埃,但丁在《神曲》里提到过他。他的画作《宝座上的圣母子》虽然还是浓浓的拜占庭风格,但他在画下方使徒已经通过色调的明暗变化来突出立体感,这在基督教艺术上还开了先河。

契马布埃《宝座上的圣母子》

而他的徒弟乔托更出名,他也画过和师傅一样的题材《宝座上的圣母子》,与师傅相比,乔托的的圣母立体感十足,还刻画了圣母隆起的胸部,并且圣母圣母脸部程式化的程度明显减轻,这些特点也是开创先河。

乔托《宝座上的圣母子》

乔托努力回归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传统,追求逼真的效果,让观者如亲临其境。


锡耶纳的哥特绘画


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杜桥与契马布埃是同时代人,哥特风劲吹时,锡耶纳选择了与佛罗伦萨人迥然不同的道路。

杜桥笔下,圣母虽然也表现了一定的立体感,但拜占庭风格丝毫没有减弱,反而程式化风格更加强了。

杜乔《宝座上的圣母子》

锡耶纳画派水准最高,对后人影响最大的画家是西蒙内.马丁尼,他和他的妹夫梅米一起创作的《圣母领报》,依然是拜占庭风格。

马丁尼、梅米《圣母领报》

但这幅画有个细节,就是天使加百列穿的衣服是产自中国的织金锦。当时元朝,天主教可以在中国合法传教,传教士们自然会把中国的艺术品和工艺品带回欧洲。法国学者波西纳就主张说,欧洲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艺术的急剧变化,其主要渊源就是来自中国。

《圣母领报》局部

为什么风化如此明显

锡耶纳人认为佛罗伦萨人致力于炫耀技巧,制造错觉,非常浅薄。

如果说佛罗伦萨的风格像话剧,那么锡耶纳的风格就像京剧。

锡耶纳的画家们拒绝回到古罗马异教的怀抱,而是把中世纪绘画艺术的形式美提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由于对上帝的敬畏,让锡耶纳的画家们用画笔表达了虔敬与谦卑。

哥特艺术,本质上是从程式化的拜占庭基督教艺术向写实主义的古罗马异教艺术的回归。

你可能感兴趣的:(006-哥特艺术2:为什么在意大利发生了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