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预习作业·《教育学经典解读》课程】
自我发展才是真谛
——《教育的目的》前三章批注
提交人201306蒋铭国 [email protected]江西省乐平市第九小学
第一章《教育的目的》批注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1861年2月15日-1947年12月30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过程哲学创始人,他创立了20世纪最为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
《教育的目的》写成于1929年,时年68岁。此书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影响深远,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王立中在译者前言中称,这是一本奇书。
怀特海在前言中强调“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同时还强调“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
原文:
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见多识广,那么他在上帝的世界里是最无用且无趣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
批注:
这里关注的是“文化”和“知识”。“知识”只是基础,如果不加以运用,只是静态的存在,是“最无用且无趣的”,只有当“知识”被大脑调用起来,纳入到思想的活动当中,共同构筑成“文化”大厦,才能使拥有知识的人“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
原文:
我们必须要记住: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和30岁之间发生。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大主教在解释人们的困惑时说道:“问题不在于他们18岁怎么样,重要的是他们之后将成为怎样的人。”
批注:
从这段文字我领悟到三个信息:其一,自我发展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重在掌握“学习力”,一个拥有了学习力的人,无论在什时候,也无论在哪里,都能快速学会新的本领,适应当下生活,成为自己生命的掌舵者。
其二,“学习力”的获得重在12岁之前,并且从母亲那里获得。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童年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可以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成长尤为重要。其次,母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母爱可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以及足够的爱。孩子只有在拥有安全感和爱的条件下才能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获得学习的能力。
其三,人的一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青少年甚至中年之前都是一个“蓄势”的过程,只要他拥有向善、向美、向真的人生价值观,便会活出人生的意义,也才会“厚积薄发”,成为一个人生意义更为丰盈的人。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学习力,以及自我的纠偏力,总之他永远能够把舵自己的自我发展的航道。
原文:
在训练一个儿童的思维活动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种我所说的“呆滞的思想”——那些仅仅被大脑接受却没有经过实践或验证,或与其他东西进行融会贯通的知识。
批注:
这里所说“呆滞的思想”指的就是书本上一切死的知识,在学习中只有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活动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从而让学生获取结果,形成知识要点,并且要与原有大脑中知识体系产生链接,从而内化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只有融会贯通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掌握和使用。
原文:
宗教性的教育是谆谆教导我们要有责任感和敬畏感,责任来自于我们对事件发生过程的潜在掌控能力。当习得的知识可以改变结果的时候,无知就成了罪过。敬畏的基础在于这样一种感觉:现在包含着全部的存在,向前——一切的过去,抑或,向后——一切的未来,直到永远——直到永恒。
批注: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那虔诚的宗教性”。上面一段文字,对于多数人来或许很难理解,至少不容易理解。在我认为,教育身肩“责任”,更值得“敬畏”。所谓教育的责任,就是教育为谁服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他们的教育都是有目的的,教育为谁服务,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教育的责任。至于“敬畏”,就是教育肩负着对“一切过往”的理解,对当下的把控以及对未来世界走向的掌舵。尽管,教育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但教育者则可以制约或助力教育推进的进程。
第二章《教育的节奏》批注
原文:
所谓教育的节奏,我指的是一个为每一个有教育经验的人所熟悉、并在实际中要用的原则。
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怀特海认为,教育是有节奏的。所谓的教育节奏就是教育的一项原则――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黑格尔认为发展包括正、反、合三个阶段。涉及智力发展过程,怀特海把这三个阶段命名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运用阶段。
浪漫阶段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精确阶段代表一种知识的积累。综合运用阶段就是理论综合。这是在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的技能之后的回归浪漫。
原文:
当然,我是指重点的不同,主要特质的不同——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自始至终地存在。但是交替地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交替形成了不同的循环周期。
作为一个中年人,尤其作为一个迈步在学习路上的我来说,从学习的角度来说,目前正处于浪漫阶段、精确阶段与综合运用阶段的大混合阶段。
所谓浪漫阶段,就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或者说就是对未知领域开始涉入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新网师学习上。上半年的中小学电影课程的学习,对电影全新的认识与理解,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的兴趣点,电影课程将开启我的思维的另一个巨大的空间。
其次,之前参加的《圣经的故事》共读,也让我有了全新的了解与对崭新领域的接触。再如阅读地图又是一个崭新的兴趣点。如此等等,开启了我的未知领域的学习,滋生了之前未曾有过的兴趣点。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浪漫阶段。
精确阶段,是一种知识的积累的阶段。或者是一种系统性技能的精准掌握。上半年宅家期间,正好是省电教馆举行智慧作业微课征集活动。于是我下定决心进行了挑战。经过努力最终掌握了微课录制技术。同时对教学论文的撰写也有了一些感悟,会经常获得一等奖的佳绩。这些都说明在教学技能或教学总结能力方面正处于精确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我学会了条理化、系统化地自行学习相关资源与信息,从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自行训练该具有的技能。无论是微课录制、论文写作、课例设计,还是公号编辑推送,都能够在一定的条理系统化学习得以完成。
至于综合运用阶段,就是理论综合,这是增加了分类概念和有关技能之后重又回归浪漫。这是精确训练的结果,这是最后的成功。的确如此。之所以同时又处于这一阶段,这是因为在精确训练的同时,我能够运用思维的力量,综合运用各方条件,抓住各方有利契机,同时涉入综合运用阶段。
例如,在省电教馆智慧作业方面,我是一名普通的参与者,从这一角度来说,我处于精确阶段。但是,我又积极珍惜机会,努力成为了智慧作业微课评审专家,同时又自发成为了省智慧作业VIP课程研发团队招募人。从这一角度来说,这是精确训练的结果,也是目的。已经上升为综合运用阶段。
此外,在全国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活动中,我不仅是一位参与者,同时也是宣传报道策划者与组织者,并且自己成为了一名代言人,是名副其实的最强志愿者。这种多重身份就是精确阶段与综合运用阶段的综合体。同时又将进化为教育行走进一步向前走的浪漫阶段。目前正在参与的教育行走定期在线直播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个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对于某一个方面,有可能处于某一阶段。因此,对于一个完整而复杂的人,同时处于不同发展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是很正常的事。
当一个人由浪漫阶段的初级自由,经历精确阶段的训练,再进阶综合运用阶段的高阶自由,意味着一个人的茁壮成长。高阶自由,则是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自由和训练的节奏》批注
原文:
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现代的大学里,我们卑微的目标却是教授各种科目。
批注:
古代,几乎没有学校,但凡勤于思考,努力好学的人,一旦功成名就被奉为圣人。既然是圣人,或者说是哲学家,这毕竟是少数,当然也是智慧的象征。既然是哲学家,智慧的象征,当然他们渴望的则是将自己的智慧传授给他的追随者。因此在古人的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然而,现代的大学,与古代有着很大的区别,起码有些作坊式的感觉,追求的是快速培养人才,准确地说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技术工或者是工程师。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现代大学培养的只是技术工而不是智者。如此,我们的目标沦落为教授各种科目就变得自然了。
原文:
此外,我认为,并非只有一个唯一的由“自由-训练-自由”所构成的三重循环周期,在全部的智力发展的过程中,由多个这样的循环周期以及周期中的周期所租成。如果把一个循环比做一个单独的细胞、或是一块砖,智力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的细胞组成的有机体。在分析任何一个这样的细胞时,我从第一个自由阶段为“浪漫阶段”,称中间的训练阶段为“精确阶段”,称最后的自由阶段为“综合运用阶段”。
批注:
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体。智力发展是多维度,多阶段性的。无论是一个知识点的形成还是能力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自由-训练-自由”,也就是“浪漫-精确-综合”。同时一种能力与另一种能力的发展阶段又会错综复杂的交错在一起。犹如一个细胞新生,另一个却面临消亡,或者正处于强壮的时期。但不管怎样,人的智力的发展,都是由兴趣作为支撑的。因为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
原文:
浪漫阶段一直延续到十三、十四岁;十四至十八岁,是精确阶段;十八到二十二岁,是综合运用阶段。
批注:
这是一个人心智发展的大致轮廓。这一大致轮廓,告诉我们,人的幼儿与小学阶段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属于自由阶段,教师要努力引导孩子去发现与探究世界,而不是过多的告诉孩子一箩筐的知识。在日常教学中要极力呵护孩子们求知欲望,鼓励孩子勇敢探究,通过自己的实践与验证获得对知识点理解与掌握。十四至十八岁一般对应着初中和高中阶段。这时孩子们步入了青春期,对很多似乎知晓,但并不深刻,同时也获得了如何进一步探究知识与进行验证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可以引导孩子们注重训练,也就是“精确”,通过各种训练,以及各种理性的操作,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与对能力的获得与应用。至于综合运用阶段,则对应着孩子们的大学阶段,即青年阶段。这时,孩子们经历了小学阶段的浪漫阶段,中学阶段的精确阶段,继而又迈入大学阶段的再浪漫阶段。这一阶段的浪漫是更高阶段的浪漫,是经历了精确阶段的浪漫。
当然这只是大致的轮廓,事实上,在各个不同的科目、艺术、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所处于的三阶段是“混搭”的。作为教师要学会分辨,对于某一方面,孩子的发展处于哪一阶段,以便更好地引导与鼓励孩子发展。
原文:
我们在分析生活的较高层次中的节奏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包括最初的觉醒,其次的训练,以及在较高层次上的收获。我现在坚持的是,发展的本能来自于自身:发现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训练是自我训练,收获是我们自身首创精神的成果。
批注:人的发展,尤其是心智的发展,都是自身发展而成就的。任何通过他人代办或者“揠苗助长”的帮助都是徒劳的,甚至会对被帮助者造成伤害,让他丧失对未知探索的欲望或者勇气。而这一切却是由于没有经历自身实践或验证,对所知对象一知半解,抑或似懂非懂的模棱两可的认知所造成的。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要么是老师,要么是家长。因此,要想让孩子真正获得对知识点理解,或者保持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作为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是才是牢靠的,也是最真实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极力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探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对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最后收获自己探究而获得的成果。
20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