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让大三女儿请假回家相亲”:那些逼你结婚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你看看你自己什么德行”

“你今年21,虚岁都22了,正常人家女孩23都结婚了。”

“你必须去,我找班主任给你请假”

“你没得选择,你舅舅已经跟人家说好了”

能想象到,这是一位亲生母亲对自己孩子说的话吗?

能想象到,为了让上学的女儿回家相亲,这位妈妈不惜在yq期间找老师请假吗?

01.

3月28日江苏徐州,因为女儿一句打算一辈子不结婚,妈妈不惜以微信电话拉黑、断绝关系等手段,逼迫还在上大三的女儿请假回家相亲。

女孩的吐槽视频一经发布,#妈妈让大三女儿请假离校相亲不去别回家#的字条,就冲上了微博热搜前三,参与讨论度三百多万。

通常来说,较早踏入社会的一批人,相对也会更早的进入婚姻,而上过大学乃至进修博士硕士的,那批在学业上走得更远的人,自然而然也会相对晚一些考虑婚姻问题。

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便是上一辈没有这般经历的人,即便是那些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长辈,多多少少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接受了这种现实。

可令大家感到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让这位妈妈,都等不到女儿大学毕业,就迫不及待的为孩子的婚事张罗,甚至到了这般近乎“丧心病狂”的地步呢?

有的网友说,肯定是为了彩礼,这当妈的就是想把自家闺女卖个好价钱,趁着年轻傍个大款;

有的网友说,可能这女的自己条件不行吧,遇到个差不多的就赶紧拿下,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还有的网友一看坐标,就直接开启了“地域黑”:哦,原来是徐州的呀,那就能理解了……

02.

然而,从主人公“小张同学”的回应视频来看,这对母女的真实关系,以及催婚事件的后续发展,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

首先,“小张同学”自家是有一定家底的,并不存在妈妈为了高额彩礼卖女儿的事情,

其次,“小张同学”自身条件也很不错,见过她真容的人绝大多数都忍不住说上一句:这还要去相亲啊(没有去相亲就是差劲的意思)

据“小张同学”解释,她与妈妈的关系其实如朋友一般,妈妈并没有网友们想的那样蛮不讲理,逼着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而且后来借着yq的关系,“小张同学”用室友的手机联系到妈妈,给抢菜的妈妈网购了一袋大米使其消气,目前通讯方式也已经恢复了。

至于为什么妈妈做出那样的过激行为,“小张同学”说是因为她的一些言论和主张,让妈妈产生了早点将孩子安定下的心理。

因为关心,因为担心,因为害怕孩子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去乱谈恋爱然后被人骗,所以忍不住为女儿的婚姻大事操心。

03.

曾看过这样一段台词:

你说现在的父母脑子是不是有病啊?十八岁前不让你跟男生玩,十八岁后又逼着你结婚。

我们的父母长辈,大抵都是这样的。

上学的时候害怕我们谈恋爱,说那是不务正业,但如果大学毕业后,还没有谈到对象,工作一两年还没有准备结婚,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于是,一场家庭伦理大戏——催婚,便被紧急提上日程。

每当节假日过年回家的时候,都会收到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轰炸”,即便平日里在外地上班,也免不了来自父母的“夺命连环call”。

被念叨最多的无非是那么几句:

你都年纪不小了,咋还不结婚呢?人家谁谁谁跟你一般大,都已经生二胎了。

别要求太高了,差不多就行了,我们做老的的,还能害你吗!

为什么人到了某一时间,就突然被开启催婚的开关,而那些逼着人去结婚的人,又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不可否认,有些人逼我们结婚并没有恶意,反而是真心实意的。

譬如父母,他们比我们年长二三十岁,比我们很早的明白什么是爱情与婚姻。

所以凭借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他们希望有些事情不要在我们身上重蹈覆辙,而那些当年没有实现的,又希望在我们身上看到曙光。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中,女主角安妮的母亲想让她嫁入贵族家庭,因为在当时的年代,女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安妮却拒绝了贵族公子韦斯理的求婚。

安妮要的是自由和爱的人在一起,就像当年的母亲一样嫁给爱情,而安妮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回答却是:

“爱情令人向往,但金钱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或缺的。”

安妮的妈妈年轻时的确向往爱情,所以和安妮的爸爸结婚了,但生活的琐碎消磨了她,让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跟她一样过一样的生活。

可是不爱就是不爱,不适合的婚姻,对彼此来说都反而是牢笼。

当然,有时候父母逼我们结婚,也未必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只是身边的人说的多了,他们听得多了,心里也就想的多了。

尤其是老家在农村,或者相对传统一点的乡镇,“结婚—生子”再帮扶孩子“结婚—生子”,已经成为人这一辈子亘古不变的模式。

当到了一定的年岁,其他人自然会把这个模式往你的身上套,倘若你脱离了这个模式,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异类。

你的父母也会因此而感到面上无光,抬不起头,于是催婚逼婚也就接踵而来,无可避免。

说来最有意思的还是第三种人,他们也是催婚的主力大军。

这第三种人也未必是真的为你好,也未必是背后说人是非,他们只不过是找一个话题,从而达到寒暄的目的。

但这种无意识的寒暄,却是最频繁、最致命的,也最能激发人烦躁的情绪,抵触的心理。

只是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把这些无关痛痒的话放在心上呢,就做自己就好啦。

04.

记得刘若英曾经唱过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写的:

" 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有的爱犹豫不决,还在想他就离开。想过要将就一点,却发现将就更难。”

别着急,我不是不想结婚,只是还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让大三女儿请假回家相亲”:那些逼你结婚的人,到底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