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老,一路走好

齐帆齐微课

妈妈经常说,糟蹋粮食是坏良心,所以妈妈很珍惜每一滴粮食。每次,她总是最后一个吃饭,把能吃的食物都吃完,还不住地提醒我们小把饭碗吃干净。

只有经历过严重饥饿的人,才知道每一滴粮食的重要,来自不易。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随后跟随父母在北京、天津、江西九江、赣州、湖北汉口等地居住过。

也许是童年的这些经历,让他看遍了中国广大人民生活不易,在他从事教育的事业中,不仅呕心沥血,还痴迷于农事。

正是这份执着,让袁老发誓,要让中国人吃饱饭,摆脱饥饿。

袁老在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一株特殊形状的水稻,利用该水稻试种,发现它的子代有不同性质。袁老根据水稻是自花传粉,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由此推论这种水稻是天然杂交水稻。

在袁老发现这一特征时,就不断试验,正好赶上60年大饥荒时代,于是袁老便立志用农业科技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记得在小学课本上,有一篇关于袁老研究杂交水稻的文章,但是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条件有限,有很多事情都是袁老亲力亲为。

饥饿是当时人民面临的最大威胁,我还记得妈妈回忆他们童年生活的点滴,妈妈说他们小时候都得挣工分,大伙一起在生产队吃饭。

刚开始时还能吃饱,后来就不行,妈妈他们看到菜地的生茄子,抓住就吃。我很难想象,那时是怎样的饥饿,生茄子的味道很难想象,但是妈妈他们却吃的津津有味。

经过袁老和团队的不断努力,到1975年7月,袁老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更粳4号、胜利籼品种中的稻穗中,发现6株不育株。

经过连续两年的春播和翻秋,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这些研究推翻了传统经典的“无性杂交”学说,并且推论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

袁老的杂交水稻可谓是一波三折,终究还是好事多磨,终于在1973年,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之后又攻克配种难关,终于在1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组成科研小组,在广大群众中开展试验,成功地育成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解决了广大群众的饥饿问题,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大学者和专家的赞同。

从工作层面说,袁老一位匠人,并具有独特匠心精神,打造了属于中国的杂交水稻。到现在我们还是从袁老的行动中受益,所以袁老去时后,国家授予他盖国旗的荣誉,袁老是当之无愧的。

袁老走了,我们要会铭记于心,感谢袁老,一路走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袁老用他一生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要继续践行,用行动证明每一粒粮食来自不易。

对于那些刻意浪费粮食的行为做斗争,拒绝浪费,珍惜每一粒粮食。“光盘行动”是最好的行动,从个人做起,从小娃娃做起。

齐帆齐第四期28天第(12)篇,正文1031字,积累27628字

第二周主题打卡,主题:缅怀袁隆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缅怀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