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如何正确理解操控型父母,并与内在的自己和解

家庭就如同深沉的海,你无法从表面看透其内部的运作模式。你潜入海里越深,发现就会越多。——苏珊•福沃德

前言

大年初一看《囧妈》,乍一看,满满的笑点和泪点。近一个月过去,再看《囧妈》,发现有太多潜藏在家人相处中的问题,当真是细思极恐。

其实,这部电影的感情线很简单,一条是徐伊万和妻子张璐的夫妻线,另一条是徐伊万和母亲卢小花的母子线。母子关系为主,夫妻关系为辅。


1.png

40多岁的科技公司老板徐伊万,和同为公司专利产品研发人的妻子张璐正闹离婚。妻子想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拿着专利使用权去美国参加商务谈判,徐伊万想去美国阻止妻子的谈判,可到了机场才发现自己的护照在母亲那里。

母亲一直想让儿子陪着一起去莫斯科完成自己年轻时的梦想,被母亲控制怕了的徐伊万一百个不愿意。却在发现母亲从火车窗探头偷偷看他时起了恻隐之心,哪怕放下公司业务和妻子的事不管也要陪母亲参加演出。

于是,在密闭的绿皮火车上,上演了一场6天6夜的关于控制与被控制,剖析与和解,爆笑和泪点并存的母子间斗智斗勇的情感大戏。

《囧妈》上映前,导演徐峥在访谈类节目《十三邀》中说过:“不管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是中年人,我们中国的原生家庭大部分都是一种被控制型的爱,这是中国整个家庭的一些问题。”


2.jpg

一、父母通过身边的人间接操控子女

电影开头,妻子张璐因为要出国,将宠物猫送来给徐伊万照顾,并特意交待猫粮已按5天的量分装好了,不要再给它喂罐头,并问徐伊万什么时候可以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

很明显,这么简单明了的说话方式,说明在他们夫妻的相处模式中,张璐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徐伊万却不自知,他觉得自己有权知晓妻子的动向,甚至妻子的一切。

另外,在听到敲门声时,知道是妻子即将进门的徐伊万,立马将桌上的结婚照扣倒,并飞快去二楼取下一盏台灯,试图用台灯挽回妻子的离去。却故作平淡地告诉妻子,她喜欢的台灯自己已帮他修好,让她带回去。

徐伊万还爱着张璐,他不表明,却又用拙劣的方式想让她带走那盏台灯。正是徐伊万的“自以为”彻底激怒了张璐,她根本就不喜欢这盏台灯。这次,她终于将一直压抑于心底的话说了出来:


3.png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

以上两个细节,说明徐伊万是一位操控型丈夫。这种操控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他自身对妻子的爱,但更多地来源于他的原生家庭,以他母亲为代表的操控型父母。

一个想要逃离,一个却在撕扯。张璐与徐伊万一开始是因为彼此身上的闪光点而相爱的,而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徐伊万却一直想让张璐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去生活和工作。而张璐早已在这么多年的婚姻生活中自我成长了起来,她不想再过时时都被操控的日子,于是,她选择离婚。

虽然张璐早已和徐伊万分居,但徐伊万却没敢告诉母亲卢小花,而卢小花一直以婆婆的身份向张璐发出求助。让张璐帮忙将手机绑定银行卡,一些诸如此类的事,再比如表露自己的孤单,让张璐对徐伊万说出:你能不能多陪陪她,可不可以抱抱你的妈妈。


4.jpg

这是心理学中说到的间接型控制,操控型父母善于制造内疚,让你的独立行为通过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使你产生负疚感。

美国心理学博士和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提到过一个她的心理咨询案例:

27岁的弗雷德是拥有4个孩子的美国家庭中的小儿子,那年他因为参加一个电视节目获奖,可以带上自己的女朋友在圣诞节那天免费去阿斯彭旅行。他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妈妈时,他妈妈像听到一个噩耗一样似乎要哭出来,但嘴上却同意他去。

然而,在圣诞节当天,在他和女朋友的旅行途中,他接到家里无数个电话。姐姐指责他破坏了家庭传统;大哥说因为他不在,让家里所有人闷闷不乐;二哥谴责他,妈妈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抛下妈妈不管。而他的妈妈没给他打过一个电话,却四十年来第一次把火鸡给烤糊了。

弗兰德的母亲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却通过其他子女的控诉来间接操控自己的儿子,这就像卢小花通过张璐来达到控制徐伊万的目的是一样的。我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操纵别人,很少有人会自信到什么都直接开口索取,于是大家逐渐学会了间接索取。


5.jpg

二、父母通过直接操控,让子女透不过气来

拍这部电影前后,导演徐峥也一直在思考原生家庭这个话题。他说:“中国人是最讲究家庭的,美式家庭里的阖家欢,大家就是一起过了一个圣诞节。它能够描述出来的那个景象是像迪士尼一样的,但中国的阖家欢背后却充满了各种厮杀和玄机。”

电影中,徐伊万去火车上找母亲,一开始只是为了取回护照,最后却留在了火车上。他们母子有一段对话:

卢小花:“你妈这辈子就唱歌这点爱好,你怎么就不能陪我去圆梦啊?你不到美国去会怎么样啊?”
徐伊万:“我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你不去莫斯科会怎么样?”
卢小花:“会死!会死不瞑目”

这段对话是不是似曾相识?因为它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来自长辈用孝顺作为筹码,赤裸裸地操控儿子,儿子不陪母亲去参加演出就是不孝顺。甚至那位列车长也成了“帮凶”,在他认为只有徐伊万陪母亲走完这趟旅程才是“有良心”,不管徐伊万不能陪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6.jpg

操控本身是没有恶意的,它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常见模式。当一位母亲控制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不让他走到街道上去,这是母亲的谨慎,这样的“操控”是适度的,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10年后,孩子已经有独立过马路的能力了,如果母亲还这样做,那就变成过度控制了。

在这趟火车上,大到什么时候生小孩,小到几点喝水、排便、睡觉,卢小花事无巨细,按时按点地提醒、硬塞。甚至于儿子的夫妻生活,他也要过问。儿子被问到时觉得尴尬,她却以我是母亲,什么都可以管的姿态觉得理所应当。

看到他们母子的相处,有很多网友戏称这是“你妈觉得你饿” “你妈觉得你冷”系列,大家都感叹“原来我们都有同款妈妈”。

一开始,徐伊万就表现出了反感,想发狂却没有倾诉的对象,母亲还在不停地做着自认为对的事。指责儿子自己的身材管不好,脸上的肉横着涨,肚子大得像孕妇,还不断打探儿子的婚姻状态,甚至过问儿子的夫妻生活。


7.jpg

在母亲的控制欲不断加码的时候,母子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徐伊万吼着说出了压抑已久的话:“在你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你难道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

只是他忘了,两天前,他的妻子张璐对他说过同样的话。徐伊万讨厌母亲事事过问,母亲的爱对他来说是越来越紧的控制,可他又何尝不是成为了母亲一样的人呢?母子俩是中了操控型的“毒”,这种毒是会传染的。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最讨厌自己的母亲,可到最后她崩溃:自己还是成为了那个令人讨厌的人。苏父因为在她身上看到苏母的影子被吓晕过去。穷其一生,我们都在回避那个伤害我们的人,没成想自己却成为了那个人。


8.jpg

三、如何正确理解操控型父母,并与内在的自己和解

理解是改变的开始,会带来新的人生选择。但只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自由要靠我们改变自身的行为。——苏珊•福沃德

董卿曾多次公开表示过父亲对她要求苛刻,这样的苛刻一度让她很自卑,她要比别人做得好很多很多才会有安全感。如果只是做得跟别人一样,她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董卿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优越。但从高一开始每到寒暑假父亲就让她去打工,在宾馆当清洁工时每天赚取1块钱,还曾经在商场做过售货员,在广播站当过广播员。其实,董卿的父亲只是为了锻炼她的生活能力和坚韧的品质。


9.jpg

在一个节目中,董卿被问到她是怎么跟自己的父亲和解的。她说自己后来是理解了父亲的做法,同时也感谢父亲在她的成长路上给予的苛刻要求。

你以为这只是她换个角度看问题吗?不,她是寻求到了真正的“自由之路”,她是真正认可了父亲的做法。她成长的路上一路荆棘,是这些历练给予了她奋勇直前的力量。

第一次看完《囧妈》,我有幸读到了《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作者苏珊•福沃德是一位心理学博士和心理治疗师,她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案例,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10.jpg

在此书中,作者的主旨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通过罗列大量的在原生家庭中受伤的心理咨询案例并加以分析,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让他们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而我通过二刷《囧妈》,并结合《原生家庭》一书中对控制型父母的案例分析,得出一点自己的见解:对于操控型父母应该先意识到问题,并正确理解操控型父母,再做出相应改变,与自己和解。

具体步骤如下:
01 理清父母的控制行为对我们自身行为造成的影响,若继续下去会有哪些糟糕的事情发生;
02 找到父母对我们控制的原因,理解并加以制止,正确面对这种控制行为对家庭、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03 找到与父母相处的新模式,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构建自信和自我价值;
04 只有当我们做出改变,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控制权时,与父母的剥离才得以实现。


11.png

结语:
我曾猜想《囧妈》的夫妻线会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可是,并没有。在影片的结尾,徐伊万和张璐都给彼此发送了一段很长的文字,作为告别,也作为彼此人生新的开始。他们仍然有爱,只是这种爱超越了爱情本身。这种爱是对彼此的成全,是对彼此能够敞开心扉的欣喜。正如徐伊万给徐璐的微信中的一句话一样: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对于《囧妈》给出这样的结尾,我觉得是因为导演徐峥对原生家庭的探索还在。所以,他画出的只是一道弧,而不是一个圆。一个家庭不只是外表可见的圆满,在我们相处的过程中,它在不停地变换运作模式。

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不是一段回忆、一两个场景、双方的自我剖析就能快速解决的。从意识到父母的控制,到改变,到接受自我,再达到真正的自由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2.jpg

同样,我在读完《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之后,了解到每个人身上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烙印。有些人已经找到适合自己与父母、家人的相处方式,而有的人仍然深陷痛苦之中。

其实,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书本中,都有导演或作者的见解和想法在里面。怎么面对和解决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尝试,然后找到更好的相处方式,最主要的是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囧妈》:如何正确理解操控型父母,并与内在的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