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往事

图片发自App

我来蚌埠那年美食城的烧饼夹里脊才卖一块。

蚌埠一个火车拉起来的城市,蚌埠的春秋天很短可以说是没有,让这个有着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城市很是尴尬。

那时候我住蚌埠大石马附近,有柴油机厂、潜水泵厂、机床厂等等,不过有的只是当年留下的厂址了。路两旁硕大的法桐孤独的站着,泛黄的树叶延伸到好远,好远。依稀还能看到当年万人下班的情景,而如今锈迹斑驳的铁门,堆满垃圾的职工大排档,看不见几个人影,偶尔遇见一只小狗也是撒完尿就走。

提起蚌埠就必须说说张公山。山不大,有湖有塔“望淮塔”就在山顶。这座塔是仿古建筑七层八角,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大都跟蚌埠这个城市有关,其中著名的就属大禹治水了。

能与张公山呼应的就是龙子湖,龙子湖有“中原西湖”之称。随着蚌埠市城市的快速发展,龙子湖已逐渐由“城郊湖”变为“城中湖”。风起时卷起涛涛白浪涌到岸边哗哗的响,岸边总有不少情侣深情对望,龙湖的少男少女之所以多就是因为龙湖在大学城的怀抱,著名的安财、蚌医,都在这个地方。

图片发自App

蚌埠人的一天大都是从一瓶“和平牛奶”开始的。而对于更多的蚌埠人来说他们的一天应该是从吃“爱霞牛肉煎包”开始的,“爱霞牛肉煎包”应该是蚌埠比较著名的本土小吃之一了,有很多连锁店。特别是招牌上那苍劲的几个字让人过目不忘。对于雪圆小吃老店附近的蚌埠人来说,他们的一天是从一碗酒酿浑汤四色元宵或鲜肉馄饨开始的!蚌埠雪圆小吃曾登上央视《寻找城市美味》节目,独特的酒酿浑汤四色元宵引得人们赞不绝口,被誉为“超人气美味”。还有夏天的蚂虾街。据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蚌埠人就开始吃蚂虾了,蚌埠的蚂虾街就是以蚂虾烹饪为主要特色的美食一条街,特色的美味是夏天配啤酒的最好搭配。通红的蚂虾清爽的啤酒,吃过两次女朋友绝对不会跟你说分手。为什么?不要问WHY,你吃过就知道了。

会吃当然很好,那要是会做的话不是更牛叉吗?说起做菜不得不说我的启蒙老师张师傅,张师傅是我的同事,四十来岁满面和善。张师傅给我说过红烧鲤鱼的做法。他说,红烧鲤鱼一定要打花刀,只有那样才能入味。具体怎么做的呢?我还是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

“哎,张师傅,这个烧鱼怎么才能入味呢?我昨天做的鱼外浓里淡,不好吃。”

“你打花刀了没有?”张师傅一脸正经,身边的床子已经停了他转身又上了一件活。

“我打了啊!这个我还是知道的。”

张师傅手里拿着棉纱擦了擦手上沾的乳化液,“大鱼一定要打花刀,这个刀纹还要一样深浅,每刀的距离还要一样,最好可以在鱼的身上挂些带味的酱汁腌半个小时,随后小火慢烧,大火收汁。汁浓的时候出锅,这样的就有味道了,里外就一样了。”张师傅说着手里还做着手势,手里的棉纱在空中一抖一抖的好似跳舞。

“其实我最拿手的是做鸡爪。”

“什么鸡爪?”

“就是‘泡椒凤爪’。”

“对了,好像喜欢吃鸡爪的女孩挺多,那你说说。”

“那咱就从选材开始说起。这个鸡爪,一般超市都有卖的,菜市场也有,我给你说最好还是去超市。就选个大的,干净的没有鸡眼的。”

“鸡眼!鸡爪也长鸡眼啊!”我说。

“有的,你下次去买的时候仔细看看就看到了。总之呢,就是要买好的鸡爪,买个一斤就差不多了,再买两袋糟卤,一袋泡椒。一个柠檬,你要喜欢吃辣就买两袋泡椒。根据你自己的口味,食材就这些。”

我咽了咽口水,“柠檬干嘛用的啊?”

“提味用的。”张师傅也咽了咽口水,伸手端起茶杯抿了两口,“鸡爪买回家剪掉趾甲,将一个鸡爪剁成三块。鸡爪冷水下锅煮开后捞出,主要是去血沫子,三五分钟就差不多了。然后倒出来凉水冲干净。将泡椒倒入瓷碗中放入鸡爪子,柠檬切开挤汁,倒入糟卤差不多要漫过鸡爪比较好。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大概一天就可以吃了。”

“听着我都流口水了,回去要试试。”

“注意掌握火候,煮腻了就没有口感了。”

图片发自App

做菜呢?首先就要说食材!我住的地方旁边就有两个菜市场,一个是我经常去的,一个是不经常去的。

经常去的那家菜市场,人多,菜也多。

菜场的入口处有个水果摊,摊主的胡子很茂盛,他经常坐在一个掉皮了的沙发上眯着眼睛抽着烟。我没有买过他家的水果,主要是不忍心去打扰他。水果摊子旁边有棵大榆树,树皮很粗,很黑,就像那摊主的胡子。往前在走几步也是一个常年不变的摊位,是卖耗子药的。其实他不只是卖药的,打火机、牙刷、粘鼠板、还有老鼠笼子,他都卖的,小喇叭可响了,“两块钱又不贵,贵了还包退;两块钱又不多,去不了美国新加坡;老鼠大,老鼠小,粘住了就别想跑;……”太多了往后我就记不住了,有时候感觉自己挺没意思的,还没有卖耗子药的会的多。

前面拐弯的地方就是老王的卖肉摊子,其实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我叫他老王是因他的额头有个王字的皱纹,主要还是脸上的肉太多了都挤到额头去了。他生的五大三粗一脸的横肉,下巴处还有唏嘘的胡茬子,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王家的肉还是不错的,新鲜、便宜。其实我不想说的,老王的刀法真是太厉害了。只要你一句话,排骨剁块大小均匀,手起刀落,例无虚发。

最后再说说104吧!104是一趟公交车,也是上学时候坐的最多的一班车。熟悉的人都称104为4路车。

那时候蚌埠大概有30多条线路,我唯独对4路车有着特殊的感情。上学的时候它是我们沟通外界的交通工具,上班后它依然是我上下班的伴侣。我可以清楚的背诵每一站的名字,我也知道什么时间段那个站的人比较多。其实有种感觉是我坐别的车没有的——亲切感。也许你已经笑的合不拢嘴了,但我还是要说说我的亲切感。每天坐车的人都不同,也许是坐在同一辆车上的原因,我非常有亲切感,老是感觉见过他们,其实怎么可能见过呢?我就这么怪。车多路窄往往考验的就是公交车司机,在这方面4路车是及格的,那笨重的车身,满满的都是人,司机师傅们就能把它玩的像水里的鱼一样。当然鱼也有发脾气的气候。

“都往里走走!后面有位子。我滴孩呦!……往里走啊,关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蚌埠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