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观后感

说好的,把这部片用周末时间补上,但还是按耐不住,一个人,独自看完电影《冈仁波齐》,既忘记了时间,也丢开了室外的阳光普照。看完已近正中~

影片中最动人的地方隐藏在这些细节:比如屠夫在磕头时等一只甲虫慢悠悠地经过;比如朝圣的一行人在帮助他们的老人家中虚心地聆听教诲,又热情地帮助老人干农活;比如年幼的小女孩在漫天风雪中稍作停留后依然笃定地继续跪拜;又比如结尾的大远景,在白雪皑皑的茫茫天地间,朝圣的他们犹如一尊尊塑像在匍匐着行走。

如果你认为他们真苦啊,经历那样的苦难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那是错了。路途是很艰辛,大风雪天要走;路遇漫水要长身跪拜到水里过去;路遇塌方要跪拜过去;9岁小姑娘生病了,妈妈说还要跪拜,跪拜对她好;车头被别的车幢没了,推着车斗也要前行;仁次曲珍怀孕跪拜,生完孩子还一样拜,背着孩子也拜。然而,他们并不觉得苦,杨培爷爷说要头上磕出包来才好。几个年轻人就相互开玩笑,谁头上磕出包了,谁的脚磕破了。他们晚上搭帐篷,睡前大家念经,念完经甜甜入睡。在春日的河水边,他们还边唱歌边跳起舞来。孩子在路上出生,放在车上一路跟着走,杨培爷爷说这孩子真幸运,能降生在朝拜的路上。杨培爷爷死在冈仁波齐山脚,尼玛扎堆说,叔叔的毕生愿望是到冈仁波齐朝拜,他死在冈仁波齐山脚,真是他的福分。不止是尼玛扎堆这样认为,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情不自禁的感叹,老爷爷太有福气了。当信仰完全植根心底,真的就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吧。禅修的“正念”就是回到当下,执念正在做的事情。《好莱坞报道》评价这部电影:“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真是这样。

这一路朝拜,他们为自己祈福,为自己赎罪,为来生求福。同时,杨培爷爷说,大家应该把众生的平安福气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信念下的朝拜,才会有这样的情节:他们把车斗推出几里了,然后又返回来,继续跪拜那段推车走过的路;他们路遇同样朝拜的,就喊了一起喝茶,也被别的路遇的人喊去喝茶,住宿,他们对陌生人热情、不防备;而他们遇到的牵毛驴朝圣的四川雅安来的夫妇,妻子不舍得毛驴拉货,就自己拉车,丈夫说毛驴像他们家人一样,也要到拉萨朝拜,不能累了它;他们的车被越野车撞了,司机说他车上两人,一个呼吸衰弱非得两个小时赶到医院,他们说那好吧,你们走吧,不要任何的赔偿,而接下来,车坏了,他们要推着车斗前行。

是啊,看起来他们是苦的。但他们把这个视为一种修行,一种圆满,哪里还会有苦。他们唯恐自己不够虔诚,唯恐少跪拜了一次。所以他们要把车推走后,又返回来跪拜。

如果你认为,这种朝拜真神圣,那你也错了。因为《冈仁波齐》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些艰苦的朝圣、虔诚的信仰,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只是他们的日常。对他们来说,只是出了一次远门。他们有时候也会犯懒,片中有一幕,屠夫正磕着头,突然就睡在了路上,不愿再动弹,直到小女孩说“加油”,他才爬起来。到了晚上,老人会批评大家走的步子太多,头磕得不够深。而大家,心领神会。半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个老者,老者批评屠夫,告诉他们朝拜的时候头一定要磕到地,头上不能缠头巾,戴帽子,心里念什么经,步数就应该是几步。他们一一地听着。老人请他们住在他家房子里,说他的儿子也朝圣去了,房子很大。他们住在老者家里,第二天给老者干农活,耕地。说起了以前耕地时要举行的仪式,老人感叹说,现在人都不知道干嘛的,做事情总急急忙忙的。还有个情节,朝圣者到了拉萨后。年轻小伙和理发店的漂亮小妹聊上了,走的那天,小伙依依不舍,答应会回来找她。那一刻我才知道,这些看似“脏兮兮”的朝圣者,原来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他们也会追求漂亮女孩,也会换上时髦的运动装、运动鞋,充满了青春活力。他们也用崭新的手机打电话回家问好聊天。

片中他们其实跟我们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他们心无杂念,专心做着一件他们毕生信仰的一件事。做得那么自然,那么坚定不移。生死在信仰面前都是小事,何况别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冈仁波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