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钻石法则,从此不再害怕公众演讲

掌握钻石法则,从此不再害怕公众演讲

文/樊荣强

前两天有网友咨询我,说她一上台讲话就感到大脑空白,原来准备好的一些话也无法说出来,感到非常紧张。这其实不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人都难以胜任当众即兴讲话。在遇到突然被人点名发言的时候,都不能有很好的表现,勉强说上几句话,没有观点,也没有重点,甚至说了几句话就非常尴尬地结束。

我总是强调,当众讲话很紧张,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掌握讲话的规律,不懂得如何打开思路,不懂得如何组织语言,不懂得说了上一句之后如何接下一句。

可以说,很少有人真正明白语言的生成机制,也就是不明白如何把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演绎成一篇演讲。比如,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题目,或者以“机遇”两个字为题目,发表一个三分钟的即兴演讲,绝大多数人都只能说一堆废话,听众往往不知所云。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掌握即兴演讲的钻石法则。钻石法则是我所发明的一个演讲工具,可以帮助演讲者彻底解决掌控演讲思路的难题。要点有三:

第一,立题。这是一个工具性概念,要求我们把讲话视为回答疑问,而所有的疑问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类型,也就是说立题只有这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疑问即立题,也称为“元问题”,即根本问题、基本问题。一个演讲可以回答一个立题,也可以回答两个或多个立题。

第二,框架。演讲没有框架,话语就是散乱的,没有条理的。大脑中的思绪原本是立体状的,我们要讲出来,必须把它们变成线性的,也就是一条性,开头说什么,接着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怎么结尾,都要有明确的安排,而不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搭建框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三段论+三点式”,即开头部分提出观点,然后立题,主体部分分成三点回答立题,结尾部分或总结或强调或升华。如何一个演讲只有一个立题,就用这个简单的框架;如果一个演讲有多个立题,那就把这个框架重复使用。最为经典的结构就是分别立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用三颗“钻石”完成一个话题,也可以说是麦肯锡公司所推崇的“空雨伞”陈述法。

第三,概括。如前所述,在主体部分一定要把内容概括提炼为三点来回答。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分成两点或四点、五点来回答。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你把内容概括成三点,既可以让内容更丰富,也可以让自己更有条理,而且让听众觉得你讲话很厉害。而概括提炼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关键词概括,正如我这里所讲的钻石法则的三个要点,分别用了立题、框架、概括这三个关键词,简单明了。

如果你按照钻石法则来进行练习,也许不用超过100次练习,你一定能够让自己的思路受控,从此不再害怕公众演讲,而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演讲高手。

下面,我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题,按钻石法则写一个简单的演讲稿,供大家研习。

如何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题发表演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出自于《论语》,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就是工匠想要自己的事情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这里的“利其器”的“器”,可以指包括工具在内的所有用具,也可以指事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因此,孔子的话也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所谓器,虽然指的是用具,但是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实物层次的器,也就是看得见,拿得上手的用品、工具;另一个层次是抽象的,即解决问题方法。

为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呢?第一,解决。没有好的工具,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比如,墙壁上的一颗螺丝,如果你没有一个螺丝批,你能仅凭一双手就把它取出来吗?第二,效率。一个好的工具可以让你更快地完成工作。如果没有一把锋利又称手的斧头的话,劈柴的效率是不是要低很多呢?第三,信心。如果你没有工具,你恐怕没有信心担当重任。比如让你上战场杀敌却不发一把枪给你,你敢上战场吗?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不可置疑的。

怎么通过“利其器”而“善其事”呢?第一,拥有。也就说想把事情做好,你首先得要拥有工具。而拥有工具的前提是你得有能力、有意愿、有资源、有勇气,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拼搏。第二,掌握。你得通过学习练习,熟练地掌握工具,才能自如地运用。如果你不会操作电脑,即使你有一台电脑,也相当于一堆废铁。第三,改善。也就是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对工具进行改进,使之更好更快更节省地解决问题,甚至我们还要发明新的工具,这都属于“利其器”的范畴。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但是,当我们深入地理解它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所思还太浅,所做还太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握钻石法则,从此不再害怕公众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