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科学育人

    星期三,如约而至,华师大的李宝敏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讲座《核心素养视点下的学生教育与发展》,带我们一起走进核心素养。

    在课前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还非常模糊,我在百度进行了搜索,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课程开始之初,李教授为我们抛出了几个思考问题: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如何解决与应对?

      中国教育发展要到哪里去?新路向是什么?

      面对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优化和调整?

      带着这样的疑问与思考,我们踏上了今晚的青椒之路。

    李教授针对以上的问题从不同视点与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享。

    首先为我们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六大挑战:公平、均衡、优质、创新、个性、灵活。

视点一:宏观背景与政策解读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关涉教育应培养什么人(教育目标)

      经调查显示从1969年开始计算机化工作和全球化影响着人类的技能需求。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技能由认知技能、操作技能、非常规操作技能转变为专业思维技能和复杂沟通技能。过去优质企业需要的人才强调学生读、写、算的能力,而现今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则是沟通、交往和问题解决,这是排在最前面的能力。在这种人才能力需求的背景下,教育也必须改革,才能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马云在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改革,否则30年后孩子们没工作。对于教育来讲,我们需要重新认定、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目的。我们的孩子今天的教育如果依然围绕数学算得快、背书背得好,可能麻烦就来了。人类无法与机器相比,记性比你好,算得比你快,插上电,从来不忘记,从不停止......

    马云,是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师范院校出身的他一直有很深的教师情结,对教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过去,人们对他的想法总是报以质疑的态度,觉得是可笑,大胆,甚至疯狂。但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发现,他才是最早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到世界的人。

    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们说过最多教导的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考出好成绩你才能上好大学,以后才能有工作,不然你什么都做不了。所以,那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其实都没有考虑过自己以后要走什么样的路,想要什么,想做什么,甚至为了成绩舍弃了自己的一些爱好,我们只知道家长要我学,老师要我学,为了考试而学,有些人就在这条路上按部就班的走下去,有些人那可能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甚至有些学生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而在网络上,变成网虫,更有甚者离家出走。

      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不仅关涉目标,而且关涉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技术是生产力,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工作机制也因此已经进行了调整,没有了终身就业制度,一份工作,如果不进行终身学习,很有可能没有能力一直胜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国家从战略的角度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和战略部署。

问题一:国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的目标)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从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任务。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问题二:怎样培养人?

      创新育人方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构筑质量保障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时代,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甚至可以优秀的完成考试,只要将书本知识输入机器人的程序中,它就可以交出成绩很好的答卷,我们用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所去背的那些知识点,它用几分钟就可以掌握,并且永远不会忘记。所以,成绩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

  (一)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课程教材体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对课程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修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完善教材审查审定和使用监测制度,打造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全面开展课程实施检测和管理。

      2、课程实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小班化教学,鼓励开设多样优质课程。

      3、变革学习方法:推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有效合作,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我任教美术和科学学科,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也经历了一次科学学科课程的巨大变革。

      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正式印发,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我县进修学校科学教研室针对这次新课标改革对我们科学教师进行了很多课程培训,并且对新增内容为我们做了多次解析和教材解读,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究竟做了哪些改革呢?我们来看一看:

      1、根据“新课标”从2017年起,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年级段由原来的三至六年级修订为一至六年级,也就是说一二年级也有科学课了,  科学课将成为小学阶段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重点科目。

      小学科学形成三个学段的进阶:学习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更加详细化。对于低年级开设科学课,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的体验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由原来的三个方面变为四个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新增技术与工程、社会与环境内容,STEAM框架雏形初现。(STEAM是祝智庭教授所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技术与工程领域  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了STEM教育模式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术与工程。  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一个思考。

    3、更加强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方法

  (1)倡导探究式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学习评价方式的变化

      以后孩子的学习评价不再只是看卷面分数,而是从孩子的多方面获得的一个整体评价。

      通过我们对小学科学新课标的解读,我们发现,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正式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小学生对周围具有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甚至在科学目标里都将科学能力具化为科学探究能力。

图片发自App

(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大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力度。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确保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真实可靠。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试题随着制度的改革也会有很大的转变,考试题型可能不再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了,更多的是指向学生的实践、指向学生的经验和基于当前社会背景下的思考等一些发散性思维试题。考试不再着重考察知识,而是考察能力。也就是说,跟老师画好知识点“死记硬背”就可以考高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我们老师的教学也应该不再是知识趋向,而是能力趋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引导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视点二:学生学习的微观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环境由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从最初只有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到电视、广播、幻灯、投影、互联网再到现在的电子白板、无线网络、移动终端、云计算等。学习的途径也越发灵活,由传统的讲授到现在的多配体课件、PPT课件,视频公开课、主题资源库、精品网络直播课、微课程等。现在的孩子们的学习已经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再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老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培养终身学习力,让学生愿意学。

      我认为,想让学生愿意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无论是谁,当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往往会感觉更轻松一些,与此同时,还会有加宽加深知识面的欲望。当产生这种欲望的时候,兴趣也就开始萌发了,于是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这些知识,成为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我在前段时间准备过一节美术课《好看的满族剪纸》,也是我在“一师一优课”中上传的一节课,后来,我观看了获奖教师的课堂实录,当时也获得了很多启发,看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但在李教授的讲座后,我才深刻意识到自己课堂的问题所在。我们两人设计的教学目标都是让学生学会剪窗花,我是利用投影演示,学生跟着做。而那位老师则是给学生准备了很多张彩纸,全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如何折,如何剪,折完以后再剪一剪、在折边剪和在单边剪有什么不同、怎样折以后不会断再到学生自己设计花纹、图案、制作出来。我相信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如何去做窗花,但我们两个老师不同的地方是,我的课堂设计更侧重于让孩子学会剪窗花,而她则是通过引导让孩子通过自己探索,实践而找到方法,学会剪窗花。学生学习的过程很重要,我想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会更加关注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坚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为学生们带去更丰富的课堂体验。

图片发自App

视点三::我国教育发展新路向

新路标1:重新定义目标

    过去是知识教育,我们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而现在我们则重视学生的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将是教育改革的灵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程教学及评价改革明确了方向,以发展学生个性,关照学生兴趣与发展潜能、以合作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与发展为核心。教育目标的转变让我们不再看学生的成绩如何,而是去关注学生未来是不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新路标2:重新定义课堂

      当目标发生变化以后,课堂教学也要发生转型。从基于知识的课堂走向基于关系的课堂,改变只见知识不见人,课堂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如何拥有学习知识的方法,更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老师要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支持学生构建起个人知识,发展学生素养,关注学生的需求,意义建构过程,课堂情感交流的场所,而非简单的知识输入输出过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促进更多的合作交流与分享。

      学生的学习需要指导,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目的地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不能太急,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时间、交流的平台、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时间长了,孩子自己便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学习,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路标3:重新定义教师

      从仅掌握教学技能走向拥有更多学生知识。从与学生的交往中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有效的引导、支持,让学生走向自我发展,成就自我。教师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总结、记录、反思。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时间智慧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解决问题后要善于总结、记录、反思,这样形成的才是真正的学生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有利帮助和借鉴。将自己总结的学生知识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不仅会得到更多视角的建议和方法,也能帮助更多老师获得学生知识,进而帮助了更多的学生。

新路标4:重新定义学习

    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正确获取知识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有想法(有目标)→动手做→有评价→有思考→有反思。

    学生学一个东西,先把他做出来,而不是老师给一个答案记住就好。标准答案是思考的大敌,因为你只记住一个答案。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追求标准和唯一,其实很多时候,教学中也有多元的方法,我们要先开放自己的思维,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在学习开始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形成规划,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丰富自己的思想,在学习后要学生了解自己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再进行总结、反思。

新路标5:重新定义教学

      从有限的教学时段走向跨越时空,走向开放融合。

开放资源:走出教材式教学,理解课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应用拓展学习资源。

开放活动:课内课外一体化,改变“默、背、记”作业设计,让学生到真实的场景中学习,丰富体验,发展经验。

开放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开放体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知行合一。

      当今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可以通过幻灯、投影、微课程等技术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互动展示平台分享学习成果,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与分享。在学生的课外作业的布置上,老师应该锻炼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学习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体验得到的结果会很期待在课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参与意识。在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交流得到解决,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喜欢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学生出现“偏科”的情况,学科之间本是相连的,学科教学可以渗透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解放思想,将跨界理念引入到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时间、内容、方法等,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融合学科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习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协助解决自己不擅长学习的学科的问题,使他们学习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做到以较少的时间学到较多的知识。比如在上科学课时,就有一些没有办法做实验,讲授又不好理解的问题,我就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推理出结果。又比如说,学生再学习数学体积这一概念不理解的时候,在科学学科沉与浮单元就有大量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体积这一概念。合理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本学科教学时,要适当地兼顾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和其他学科做好教学上的合作与联系,让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本教学服务,也让本学科更好的融入其他学科。

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

1、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在为学生选择教材时应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灵活、图文并茂,能帮助学生有条理的阅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材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时代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

2、兴趣社团的成立

成立学生兴趣社团,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并且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综合素质。

3、探究式的合作学习

在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给每个学生以参与的机会。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分配任务,让每个人都得到锻炼、实践的机会,他们会因此而产生无限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大家合作学习,更主动地愿意学习。

4、教师的适时引导

在学习开始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形成规划,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丰富自己的思想,在学习后要学生了解自己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再进行总结、反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会学习方法,开拓发散性思维

死记硬背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在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到学习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开拓发散性思维,学习拓展思维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6、阅读课外书籍

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便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7、学习竞赛

组织学生学习竞赛,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成就感。

8、课外活动

适时的组织一些课外探索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与社会,感受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学生分享与教师鼓励

学生之间的分享能够形成比较,合理利用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共同进步。教师对学生要多给予鼓励与肯定,得到老师的认可能够让学生获得满足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0、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生活最多的环境,教师应该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学生家长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教学中来,共同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1、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停留在旧的落后的教学观上,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作出必要调整,运用新理念、新课程观、新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和学生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2、拓展专业知识

一个适应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研究知识等,并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成就、最新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多认识到,只有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4、善于总结、反思,积累学生知识

在自己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后要善于总结、记录、反思。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时间智慧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解决问题后要善于总结、记录、反思,随时记录下来,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也是真正的学生知识。然后定期梳理、思考,最终揭示规律,深化教学认识。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认识加以提炼与归纳总结,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得以发展。

5、积极参加培训学习

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的不断变化,无论教师的学业水平如何,都需要在职的继续培训,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这是教师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基础的要求。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让我们看到校外的一些优秀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我们现在参加的青椒计划学习,就是对教师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全国各地的老师在一起听北师大,华师大的教授我们分享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共同学习,交流,,实现共同进步。

6、参加教学比赛

我的一位领导曾经说过,你在学校讲几十节课不如去外面赛一节课。由于比赛的特殊性,每一位老师都会积极努力的展示出自己最高的教学水平。参赛成绩突出会得到同事的赞赏和学校的嘉奖,因此,每个教师都会认真准备比赛,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教材的处理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在比赛中也尽力展现自己最好的教态、授课能力、教学方法和技巧等。参赛老师众多,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因此,教学竞赛为参赛教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既有利于观摩比赛的教师,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又为参赛教师提供相互借鉴交流知识的机会。

7、终身学习,学会学习

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教师要确保自己被社会所需要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接受继续教育,始终不断地学习,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全能的、和谐发展的、有学问的、有教养的楷模,即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社会,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是每一个人未来生活幸福的保证。

......

你可能感兴趣的:(核心素养,科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