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共情之错误示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终于明白了这句话。前段时间学习了极简亲子沟通后,我自认为以我的性格共情应该做的不错,结果今天早上就……

这两天气温坐上了过山车,今早宝贝们只穿一件卫衣去幼儿园,按照我的体感温度,这样的衣服正好合适。这是小朋友们这大半年来第一次只穿一件衣服。在幼儿园门口即将下车的时候,小宝问:只穿一件衣服吗?我好冷。

我第一反应不是孩子真的冷,而是认为他不习惯只穿一件衣服去幼儿园。我问大宝,大宝也说冷。可是这个时候什么共情,什么感同身受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只是一再强调不冷,最后加了一句如果你们觉得冷,书包里有秋衣秋裤,让老师帮忙加上。小宝哭着不肯走,要现在穿,我没有理他,直接抱着他进幼儿园。

送完孩子们后,我终于静下来了,仔细想想孩子们的话,其实孩子们说冷的那一刻应该是真的冷。因为现在的气候下,小区地下车库和地面的温差很大,汽车在地下车库停了一晚上,我坐上去的那一刻也觉得座椅冰凉,于是我不自觉的没有靠着椅背坐,而孩子们因为要系安全带,都是贴着椅背坐的,等我意识到的时候,我发现椅背已经被他们的体温温热了。在冰凉的汽车里坐了5分钟,对孩子们来说是真的冷。

可是在这件事情中,我是事后才想明白孩子们的冷,但是在当时我是否定了孩子们的感受,我告诉他们不冷。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似乎才能让自己安心把他们送进幼儿园然后去上班,于是我下意识的就是否定孩子们的感受。

现在回想我觉得应该这么说:宝贝感觉有点冷,是的呢,车上气温比幼儿园要低一点,所以宝贝会觉得有点冷。宝贝到幼儿园活动一下看看是不是还冷,如果还是感觉到冷,就让老师帮忙把秋衣穿上,好吗?

共情真的不是这么容易,在有意识的思维的时候好像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可是生活中更多的不是有意识的思考,很多时候都是下意识的延续原有模式。

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小时候我洗头说水烫,可是妈妈就是要说水不烫,然后一直以来都是那个烫的温度。现在到了我自己,我给孩子们洗澡的时候水也会放热一点,因为担心孩子会冷到。学习共情以前,我会在孩子说烫的时候说不烫,然后和孩子拉扯一阵子强制让他们坐下浴桶。你看,事件轮回了。

我想要改变这一点,除了知道要共情外,还需要在沿用了固定模式以后,及时的察觉,及时的反思。其实我觉得共情模式的核心不应该是为了共情而共情,而应该是真的让自己学会相信孩子的话,相信孩子有准确表达自己的能力。我们很多时候不能共情,除了为了让自己那一刻好过一些的因素,我觉得不相信孩子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感觉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学习了共情以后,宝贝说烫我会再适量加些冷水,如果那样后宝贝还说烫,我会说,是的,宝贝刚刚碰到水的时候会有一点烫,那是因为你的身体温度和水温有温差,一下没有适应,等你适应了以后就不会烫了。于是孩子就会配合我慢慢浇水在身上,然后在坐进浴桶中,这时候再问他们会说不烫了。因为我相信了孩子们说的烫,我就会去思考为什么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我们怎么解决。

我想对于现阶段的我而言,要实践好共情的关键还是需要首先信任孩子说的话,然后再去处理我和他们感觉上的差异。

你可能感兴趣的:(觉察——共情之错误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