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钩沉》——抵巇第四(全)

抵巇(xi)         


原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事物生产变化有其规律,有盛必定有衰,有生必定有灭,也就是合离之意。


原文: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近和远是考察和认识事物的两种方法,近指的是就着这个事物去认识这个事物。远就是把事物放在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去考察,放在总体之中去考察。

 

原文:巇者,罅(xia)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


事物有盛转衰,有生转灭的过程中,事物本身会出现问题,而巇指的是大问题,严重的问题,非寻常的小问题。


原文: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塞指的是堵塞漏洞,补强事物自身;却指的是通过力量的抗争,令威胁退却;息指的是从内部令其事态消散平息;匿指的是暂时的掩盖问题,而度过当下的难关;得指的是以谋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


原文: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


危也就是指大隙。圣人之独也就是独来独往,不受名利道德的牵绊,所以能够在危难时刻进退自如,而不以私伤其身。


原文: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分析事物必须顺应其变化,并且通达解决问题的计谋。事物的细微之处常蕴藏着真正的关键,所以计谋起于细微,看似简单浅显,却往往能够起到改变大局的作用。


原文:其施外,兆萌牙孼(nie)之谋,皆由抵巇。 

 

事物的核心内在往往是不可触及的,计谋也往往是作用在事物的表面外围,而外内却是相应相通的,所以虽然用力在外,其效果却能直接改变事物的内在。兆萌牙孼之谋与上文的经起秋毫之末相对应,同样指计谋本身不需庞大复杂,解决问题的计谋往往是很细微的。然而起谋的道理必须是遵循抵巇的几种处理原则。


原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危是计谋的客观基础,没有危就不可能有谋,作为游客策士要喜欢这个危难、要善于使用这个危难。捭阖篇言:守司其门户,也既是这个意思。


原文: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


上面的问题看过去已经很严重了,然鬼谷子言其为萌芽巇罅,所以小过小失,虽然不合于理,也对事物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是不伤及事物根本,本不伤,也就不能说事物处于危难的境地,此时人无求贤之急,而圣贤无动作之机,机必显于危难,功必成于危难,利必取于危难,故言巇者大隙也。


原文: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


危难与时机同时出现了,然而不能任意妄为,而必须遵守应有的行事法则。


原文: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在抵巇的时候,事物本身可以修复,那就以修复为目的。事物如果已经不能修复,而必将会覆灭的话,那就在行事的过程中以谋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


原文:或抵如此,或抵如彼。

 

此主要讲方法要结合实际,隙各不同,时各有异,抵法亦各有差。


原文: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反、覆都是指抵而塞的情况,是两种不同的局面,反者还其始,覆者开其新,故抵覆之谓开其新政。如清朝光绪皇帝谋求宪政,希望以君主立宪制而挽救危难,这就是抵覆之的实例。


原文: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能够解决自身的危难和善于利用别人的危难都是难能可贵的。


原文: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

 

事物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意味着从萌芽到成长、稳定、衰退、死亡。这整个的过程,构成事物的因素不断的发生改变,变动就意味着不稳定,有问题产生是自然而然的。特别是进入衰退、死亡阶段,原先的阳因素不断减损,而阴因素不断增加,事物必定走向问题多发的阶段。而即便是成长和成熟的阶段,外界环境的变迁和突发的意外,都会导致事物出现问题。所以有巇隙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常态。


原文: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在观测事物之巇隙的过程中,要运用阴阳因素开合的分析方法来认识预测事物。


原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


圣人以天地自然规律来认识事物、处理事物,所以说其为天地的使者。


原文: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通达天地之理,故能明辨有无;自信坚忍,故能卑身以待;决断如流,故能不失时机;深谙人事之情,故能为之谋。


原文: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此道指的是行事顺应时机,符合客观客观事实。上合指合乎天地之理,检下指校正自己的行为。


原文: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心思不妄起、行动不妄做,顺应天地之理,自然也就维护了天地的秩序。


全文完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鬼谷子钩沉》——抵巇第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