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打破固有的养育模式,让孩子终身受益

近来看到一则新闻,一对夫妻平时忙于做生意,对九岁儿子的学习过问不多,就是舍得花钱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但儿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倒数几名。老师家访后,夫妻觉得很没面子,把儿子骂哭了。孩子被骂后很害怕,妈妈辅导他写作业时,竟然一道题都不会写了。夫妻俩还互相指责,孩子笨是遗传了对方的基因。这位妈妈在一通大吼大叫后,气到晕厥被120拉走急救。


其实,在我们生活里这样的亲子关系并不少见。为什么有的父母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好,有些父母费尽心力依然无法让孩子达到自己的预期呢?这背后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所导致的。


拥有固化思维的人,觉得失败是自身能力不足,他们认为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因而选择逃避或认命。相反,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失败意味着自己还不够努力。


《成长型养育》这本书告诉我们,成长型思维认为儿童的大脑是可塑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父母用成长型思维养育孩子,会使孩子终身受益。而作为家长,也需要同孩子一起成长,也能从中获益。


只要改变父母的养育方式,就能改变孩子对待失败和挑战的看法,从而让孩子不断突破智力上限,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可以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并通过这种思维习惯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呢?《成长型养育》这本书给出了不少科学且实用的建议。


01 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而非奖励


小浩小学毕业后进入了一所普通中学,由于没能考上重点中学,他觉得自己天资愚钝,内心有些自卑,变得沉默寡言。小浩喜欢运动,擅长打篮球,同学们提议让他担任体育委员,被小浩拒绝了。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时把情况讲给了小浩的爸爸,回到家,爸爸问小浩为什么不想当班委,小浩说:“我当不了,我成绩不好。”


爸爸温和地鼓励他:“你现在的成绩确实还不够优秀,但我看到你正在努力呀。我相信你能把体育委员的工作做好,也相信你通过努力学习,可以提高成绩。”


小浩受到爸爸的鼓舞,主动向老师提出愿意担任体育委员,并组织新生篮球比赛,受到师生们的欢迎,还获得了学校表彰。曾经在小学时因为成绩差被孤立的小浩,因为打篮球这项集体活动,带领同学夺得比赛第一,让他找回了自信。他不仅结交到新的朋友,变得阳光开朗,还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因为当选了班级委员,觉得自己应该做出表率,小浩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成绩稳步上升。


小浩的经历也许是很多孩子正在经历的,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小浩这样幸运,在他遭遇一连串失败后有人告诉他:能力的改变来自努力,而非天生固定的。


来自父母的成长型思维教育和积极的鼓励,对于处在迷茫和不自信中的孩子不亚于醍醐灌顶。重视努力胜过能力,鼓励孩子迈出尝试的那一步,当他们获得新的经历和体验后,他们才会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改变和提升的。


当然,我们还需注意,不能把鼓励和奖励混为一谈了。成长型思维理论认为,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持续进步,就不能光靠物质奖罚,而应当改变孩子对待学习和困难的态度。因为一旦失去了物质奖励,孩子很可能就不再努力去做了。


02 培养毅力和心理弹性


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思的研究表明,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养育发展而来的。每个人看似天生就具有不同的毅力,其实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发展而成的特质。改变毅力的关键,是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由固定型思维转为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可以让孩子把挑战视为智力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一见到挑战就退缩。


雯雯在妈妈的陪伴下,正在学习有难度的钢琴弹奏,这需要练习复杂的手指动作。与雯雯相比,班上很多同学都表现出更多的优雅和自信,老师对雯雯并没有特别重视。雯雯妈妈就与雯雯约定,在她练琴时,自己也学习钢笔书法。母女俩每天坚持练习2个小时,雯雯见妈妈练字非常认真,她也不甘落后,保持毅力,经过2个月不懈的训练,雯雯的手指动作明显流畅很多,能够弹奏出整首曲子,让老师刮目相看。而雯雯妈妈也练出了一手漂亮的小楷。


雯雯妈妈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思维方式去激励雯雯学习钢琴,她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都提升了自律和耐力,技能也得到了发展。


在成长型养育中,除了强调毅力培养的重要性,还有适应能力(既心理弹性)也要引起重视。这两者并用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失败,并想出新的解决办法。为此,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告诉孩子,错误时常会发生,但错误也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成长型养育”还提供了一些窍门,帮助孩子提高毅力和心理弹性。比如,鼓励孩子回想一周以来的“最好时刻”。这一时刻可以是孩子处于最佳状态、感到非常快乐,或者克服了困难,或者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刻。鼓励孩子如实记录事情的始末,写下自己这段时间里展现出来的积极品质,如勇敢、诚实、好奇心、毅力等。


03 探究式学习,让孩子主动提问


成长型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的思维习惯,那就是“探究式提问”,它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够提出关键问题、分析好问题、解决好问题,几乎是每一个取得成就的人所必备的重要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帮助孩子发现新的思想和观点,再通过讨论和反复讨论得到的答案来揭示真相。要让对话的主题尽可能具体,并鼓励孩子找出论据。这样的对话是一种中立的探讨,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大有好处。比如:


乐乐指着绘本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有一只小鸟。

妈妈:这只小鸟真美啊!这是什么鸟啊?

乐乐:我不知道。

妈妈: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乐乐:问问爸爸?

妈妈:他不在家。要不你试试别的办法?

乐乐:用妈妈的手机拍照识别一下可以吗?

妈妈:手机充电没开机呢,你还有其他办法知道答案吗?

乐乐:我想起来了,我有本动物百科全书,里面应该会有。

妈妈:那就找来看看吧。

乐乐:百科全书里的动物好多啊,这么厚一本,什么时候才能翻到?

妈妈:是不是从目录查起更快些?

乐乐: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目录里有给动物分类的,我先找到鸟类的部分,就容易找了。


你看,探究式学习不是由父母向孩子单方面地灌输或陈述事实,而是利用孩子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兴趣来推动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孩子更容易牢记于心。


为人父母是一场终身的修行。成长型养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求父母具备成长型思维,因为父母其实是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成长型养育》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父母认识到成长型养育的重要性,也提供了很多成长型养育的方法,值得广大父母和教育者学习、借鉴和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型思维打破固有的养育模式,让孩子终身受益)